
贾耀和同事在工作中
贾耀,这个扎根黄土高原三年的90后工程师,用数字化密钥打开了电力通信运维的新天地,让实验室的数学模型与万家灯火产生奇妙共振。
淬火:从实验室到光缆沟的蜕变
2021年深秋,28岁的贾耀站在忻州郊外的一座变电站前,导航地图上闪烁的坐标与眼前齐腰高的野草形成强烈反差。这位西北工业大学硕士毕业生,刚放下实验室里的示波器,就要钻进阴暗潮湿的光缆沟。
“当时抢修光缆中断,我翻着华为路由器手册查了两小时命令。”贾耀推了推眼镜回忆道,“师傅只说了九个字‘测收光功率再查纤序’,瞬间点醒了我。”那天深夜,他攥着OTDR测试仪绘制的光衰图谱,在值班室反复比对数据模型,终于领悟到通信抢修不是敲代码,而是要把论文里的傅里叶变换转化为现实中的光信号分析。
两年间,这个曾被笑称“学院派”的年轻人,走遍忻州近200座变电站。他的工作日志里详细记录着每个变电站的光缆布局:“五寨变2号沟道东侧第三根48芯光缆接头衰耗值临界,需每月复测”。如今他带领的班组保持着连续500天操作零违章纪录,“党员示范岗”的流动红旗在数字运营班扎下了根。
破局:数字防线守护者
2022年寒冬,忻州西电东送通道遭遇强降雪。贾耀团队正在对超期服役的蓄电池组实施“无感知电源迭代术”。他开发的电池智能并网技术,让12套电源设备实现带电更换。“就像给奔跑的运动员换鞋,必须保证供电零闪断。”项目成功后,这条能源大动脉的可靠性提升37%,年均为14个县域抢修争取超1200小时窗口期,为华北电网抵御住了二十年一遇的寒潮冲击。
在网络安全战场,这位“数据捕手”展现出敏锐洞察力。面对春节保电期间频发的违规外联风险,他带领党员突击队开发出“高危端口关闭助手”。该程序能自动识别23类高危端口,在387台终端实现98.6%的封堵精度。“就像给每台电脑装上智能门禁。”这项创新被编入省公司安全手册,县公司办公电脑端口治理效率提升5倍。
数字身份管理是另一块硬骨头。贾耀创造的“账号生命周期热力图”,将7600个数字账户的运行轨迹可视化。通过追踪账号活跃度曲线,清理僵尸账户380个,系统安全风险直降68%。“每个异常登录都对应着潜在威胁,我们要像老中医把脉那样审视数据流动。”在他主导的网络攻坚行动中,14个县(市、区)84处场所完成全场景检测,形成的17项优化方案成为全省网络升级样板。
跨界:双栖技术领军人
2023年全国网络安全职业技能大赛现场,贾耀正进行电子数据取证终极挑战。面对被勒索病毒加密的电力调度数据包,他独创的“时空回溯分析法”成功恢复关键信息。最终以全国前0.4%的成绩摘得三等奖,创造了山西选手在该赛项的历史最好成绩。
这个计算机硕士并未止步于单一领域。在人工智能训练师赛场上,他带领团队开发的输电杆塔缺陷识别模型,将准确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就像教AI当电网医生,要让它看懂X光片般的红外成像。”2024年全国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他们研发的智能诊断系统从数万张样本中捕捉到0.1毫米级的绝缘子裂纹,以全国第17名的成绩创山西选手最佳排名。
“红蓝攻防演练是我的健身房,AI模型训练场是我的实验室。”贾耀办公室的书架上,《光通信原理》与《深度学习实战》并排而立。作为全省首个双领域国赛获奖者,他保持着工作日处理3000条日志、周末研读最新技术白皮书的节奏。最近正带队攻关“电力设备声纹AI诊断系统”,试图让机器听懂变压器的“心跳声”。
夜幕降临,忻州城区华灯初上。贾耀的手机突然震动——一县区的变电站光传输设备发出劣化预警。他调出智能运维系统,三维模型立即锁定即将失效的光模块。“现在处理,能赶在晚高峰前完成更换。”抓起工具箱时,他胸前的党徽在应急灯下微微闪亮。
“技术革新就像收光功率测试,要永远比临界值多留三分余量。”这位而立之年的电网工匠,正用数字化刻刀雕琢新型电力系统的未来图景。从黄土高原的光缆沟到全国技能大赛的领奖台,他始终保持着实验室演算时的专注眼神——那里映照着万家灯火,也跃动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星辰大海。(刘鑫林)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