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色旧址的守护人——耄耋老者戎荣义
定襄县东峪景区,不仅以山环水绕,奇峰耸立,柿果飘香,气候温润,吸引着四方游客,更因一座保存完好的“中共北方局机要处”旧址,记录着邓小平、彭德怀、聂荣臻、薄一波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足迹,让人肃然起敬,感慨万千。
这一切,与这个院落的主人戎荣义老人密切相关。
与“中共北方局机要处”的渊源
1937年,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的岁月,日寇到处大举进攻我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晋察冀边区决定筹划成立中共北方局机要处,经反复选址,最后确定地处大山深处的定襄县尧泉村为中共北方局机要处,而热心开明的戎荣义祖父戎金光的三进院落成为北方局机要处驻扎的首选。起初进驻人员不多,随着抗战工作的需要,机要处由5人发展到20多人。机要处不仅承担着党中央决策、指令的及时发布,更是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承担着护送我党高级领导人过境的一项项任务。这一时期,邓小平、彭德怀、聂荣臻、薄一波等先后在这座院落的东、北厢房暂住,亲自指挥机要处这个山西地下交通网络枢纽发挥独特作用。当时小小尧泉村还有八路军兵工厂、粮站、兵站及河南区队医院,军民往来,家家迎亲,户户爆满,成为定襄抗日军政人员向往的“小延安”。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随着全国形势的变化,根据党中央的指示,10月份中共北方局机要处全部人员转移到河北省城南庄,继续为党中央领导全国的解放战争发力。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后,机要处随中共中央进驻北平。
起伏的人生
出生于1937年的戎荣义老人人生跌宕起伏:学业优异却没上过大学,教学优秀却扛过锄头,老来当村官百姓称赞,守护红色旧址赢得身心健康,如今背不驼、腰不弯、脑不乱,特别是炯炯有神的眼睛,让谁也想不到他已是86岁的耄耋老者。
他的幼年和童年充满了苦难和艰辛。战火纷乱,颠沛流离,10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他随祖父生活,小小年纪就加入儿童团,站岗放哨,支前护工。1946年定襄第一高级小学校迁入尧泉村后,他又跟班学习,初中时又到定襄中学和河边职中上学,虽然学业优异但因祖父年迈家境贫寒,不得不在升入高中之际中断学业。
1956年秋天,忻县专区招收企业职员,初中毕业的他凭借实力,一考即中,分配到忻县盐务管理局,专管忻县和定襄的盐务批发。1957年秋,他响应国家加强基层工作的号召,到宁武县从事供销工作,先后在头马营和宁化村供销社工作,后因离家太远,家中老弱病残拖累,1959年4月辞职回到尧泉村。本想种地养家,可刚回家一个月,南庄高小招聘教师,酷爱学习的他自此拿起教鞭,在油灯下备课写教案,在讲台上激情展才华,对每一个学子视如己岀悉心培养、关怀备至,教学质量远近闻名,1962年7月因特殊情况被迫回村。
朴实的村民没有鄙视他,反而选他当会计兼记工员,乡亲们的信任让他感到了山里人的厚道温暖。1972年国家大办山区教育,南庄中学扩招,他再度从事山区教育,呕心沥血,兢兢业业,教学水平日渐提高。1980年,他回到南庄初中,连续教了五个班的语文和政治,还编写10万多字的《初中优秀作文选》《中考语文模拟试题》《政治复习资料》,编写了30多万字的语文教学资料。这些资料至今仍摆放在他的堂屋,游人每每看到发黄的纸张,字秀如书法,无不对这位山区从教30年的模范教师油然而生敬意,对其起伏人生、信念坚定赞叹不已。

“中共北方局机要处”旧址
红色传承与守护
1999年正式退休后,新的人生如何开启?在去首都北京、甘肃兰州、宁夏银川旅游参观领略祖国大好河山,感受各地日新月异的变化后,他对自己退休生活有了新的思考,他把保护“中共北方局机要处”旧址,传承红色文化,开发旅游,振兴乡村作为人生的新追求。
“中共北方局机要处”原本就在戎荣义祖上的院落。有了这个念头,他拜访四邻老者,搜集各种遗物,整理三进院落,重垒当时的土火盒、摆放巧夺天工的奇石、设置醒目的标牌……如今沿着尧泉村里石阶而上,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文明乡村宣传标语:建设美好乡村,造福一方百姓;你我多一份自觉,乡村多一份清洁;美丽村落是我家,农村不比城里差。

戎荣义老人讲述红色故事
三进院内,红色文化气氛浓厚,“小延安”简介、知心贤文、经典名句等各种文化标牌醒目悬挂,石磨、纱车、军人用品和机要人员使用过的农具,以及邓小平、聂荣臻居住旧址,历历在目,记载着抗战时期这座小院的辉煌。
村里有人不理解:80多岁的人了还折腾什么?可他有坚定的信念:要让世人铭记这段历史,要让红色教育永远传承。据不完全统计,他把全部的工资和儿女的资助累计40多万元用于红色旧址的保护和开发,搜集抗战时期真迹实物60余件,印制条幅、标签、标牌120多块,编印书籍近千套……
皓首丹心情更切
讲起红色故事,他如数家珍,激情澎湃,可说起当村主任的过往,他又黯然神伤,遗憾无语。
退休后,2004年群众推选他当了村委会主任,2008年换届时连任。担任村委会主任的8年间,他带领村委班子组织群众修过路、改过渠、建过校、搞过管道灌溉,为孤寡困难人员办低保……村子面貌大有改观,“村两委”有了家,活动有场所,健身有器械,网络进村,街道整洁,为村民营造了一个温暖祥和的生活环境。他任职8年,不欠干部补贴,不亏群众利益,事事公示公开,年年账目清楚。
说起当村委会主任的遗憾,他说:“一是政策没吃透盲目过,那年国家改造石阳线时,为了索要补偿带村民阻止修路;二是换届时没推出新人,总想自己多做些实事;三是不徇私情认死理,得罪了不少人。”
他感慨地说,当村委会主任的8年,干了不少事,认了不少人,明了不少理。

“中共北方局机要处”旧址所在地定襄县河边镇尧泉村
他说,自己有退休工资,人生百年何所求,愿尽自己的努力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最大的心愿。他有6个儿女,个个活得幸福知足,要换作别人早随儿女去城市过安逸生活了。可是今天,自己和89岁的老伴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依旧共同守护着神圣的红色旧址,以赓续弘扬革命先辈的精神为无上荣光。
戎荣义人生感悟
◎人生最大的收获是满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有所收获。你若不满足,就是睡在天堂也如地狱;假若你满足,地狱也如天堂,所以满足是最大的幸福。
◎人肯定会做错事,但要尽量避免做傻事,坚决不做坏事,堂堂正正一辈子。
◎人的长处和短处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过来。
◎世界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事不复杂。不要随便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学会低调,取舍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学着踏实而务实,越努力越幸运。
◎做事最怕没恒心,尤怕没方法。没恒心,一日勤劳两日懒,有始无终;没方法,终日忙碌不见功,白下辛苦。欲有恒心,必须立志;欲有方法,必须用心。
◎生活要追求“四度”空间:宽度、深度、热度、速度;工作要形成“五动”个性:主动、行动、生动、带动、感动。
◎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一个人心里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大。一个人的成就在于积累,一个人的成功在于坚毅不拔。(记者 王国梁 特约记者 戎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