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州人>>正文

乡村振兴路上的“追梦人”

——记“忻州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袁晓华
2023年05月19日 10时29分   忻州日报

基层天地广阔,青年大有可为。

“90后”青年袁晓华在岢岚县创业4年间,带动岢岚县羊肚菌产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累计培养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近3年实现产值200余万元。他将自己的人生价值锚定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上,用自己的拼搏和奋斗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选树为忻州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在懵懂中迈出第一步

袁晓华今年27岁,岢岚县西豹峪乡马家河村人,2017年毕业于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艺专业,毕业后就职于贵州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身边人看来,他的工作既稳定又体面。

但2020年的一天,袁晓华在没跟家人商量的情况下,主动递交了辞职信,毅然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待遇,拎起行囊返乡创业。从电话中得知儿子“先斩后奏”,家里人无奈地说了一句:“辞就辞了吧。”

家里人的态度其实早在袁晓华意料之中。他小时候就常见村里人去采野生蘑菇,对蘑菇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更是从父母口中得知这种样貌酷似羊肚的羊肚菌十分珍贵,营养价值极高。上大学时,他就有意选择了和种植有关的园艺专业,立志毕业后要回到家乡培植食用菌。可以说,袁晓华与羊肚菌的缘分很早就开始了。

不过,让袁晓华没想到的是,第一次在马家河村试验羊肚菌大田小拱棚栽培模式时,就因当地高寒气候条件所限,栽培失利。路是走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袁晓华马上重拾信心,他呵呵一笑:“其实,这个失败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就是抱着个试试看的心态。失败了,那就从头再来呗!”

袁晓华仔细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他计划着再次试验种植。在马家河村党支部书记徐顺平的帮助和协调下,袁晓华在铺上村承包了6个1亩至2亩面积不等的大棚,试验温室栽培模式。这种模式,其实就是他从上学时就参与试验的模式,于他而言更加熟练。这次,袁晓华十分有把握。

在试错中不断成长

2022年,袁晓华开始了新一轮的试验,每天登记棚内温度、湿度,虽然信心满满,但仍然不敢有丝毫大意。到了出菇季,6个大棚陆续出菇。看着小小的蘑菇相继探出圆圆的脑袋,到针尖状,再到幼菇、成菇,每一点变化都让袁晓华欣喜万分。大棚里干活虽然辛苦,但是他顾不上喊累,每天有很多事要做,这些可爱的蘑菇能茁壮成长,就是对他最好的激励。而袁晓华自己,则乐在其中,不言愁苦。

种植试验成功后,袁晓华尝到了甜头,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并向全县推广种植羊肚菌。2022年,他建起了自己的菌种加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也供应着全县近百亩的羊肚菌菌种和营养袋,并远销省内外,远至江苏徐州、山西运城,近则在五寨、神池、宁武各县,都有他的菌种客户,仅2022年菌种销售额就达到了60多万元。

在奉献中助力乡村振兴

袁晓华身上既有年轻人的朝气,又有一个职业农民扑得下身子吃得了苦的劲头,实属难能可贵。在创业期间,袁晓华得到了西豹峪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就在西豹峪乡推广种植羊肚菌。2022年全乡种植面积达到30亩,培养技术人员20余人。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全县总种植面积也达到了70多亩,产值200多万元,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增收。借着互联网的东风,袁晓华通过抖音、微信等多种平台打通了线上销售渠道,让岢岚的羊肚菌及副产品上了更多人的餐桌。

目前,岢岚县羊肚菌产业发展正旺,市场消费较为强劲,反响良好,规模增长空间巨大,袁晓华正在带动更多本地人一起把羊肚菌产业做大做强。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袁晓华怀揣着对家乡的一片赤诚之心,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勇往直前。他告诉记者,只要有颗永不磨灭的心,靠勤劳的双手,一定会创造出美好的生活。(记者刘鑫林)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