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晋北,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节,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在沈家村的地头上,一位年轻的姑娘正注目远眺,遥望远方。自从来到偏关县新关镇后,她对这片土地的情感,逐渐变得深沉又浓烈。这位姑娘就是“忻州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候选人薛彦妮。
薛彦妮1998年出生于山西省偏关县,是一名标准的“90后”女孩,读书期间,从未想过自己会回到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名骨干。那时,她也憧憬在大城市当一个小白领,有着光鲜亮丽的生活,但一次回老家改变了她的想法。
村里绝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只剩老人小孩,坐在墙根下感慨:年轻人都不愿意回来喽!她的内心被深深触动,如果所有人都不愿意回乡建设,那么他们的家乡永远没有发展的一天,只会一天天萧条破败下去。为此,2020年本科毕业时,她毅然决然考取选调生回到家乡服务,现如今在偏关县新关镇任团委书记兼沈家村党支部副书记。
勤于学习 注重实践
做主动作为担当人
薛彦妮本科就读于运城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从学校步入社会,她没有停止求知的脚步,既认真学好基础知识,努力掌握实用技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又自觉深入基层一线,向领导、老同志和身边的同事虚心学习,拜人民为师,不断丰富社会经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在岗位的两年间,她积极下乡担任志愿者,服务农民群众,累计服务121人次。
对党忠诚 不忘初心
做党的政策宣传人
2017年12月,薛彦妮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她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政治底线”和“首要标准”,她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增强本领,尽力将自己所学应用到农村的实际工作中。
作为沈家村的党支部副书记,她在深入基层的基础上,将党和国家的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传。农村党建受各方因素影响,规范化程度不高,她利用自己大学期间的党建工作经验,与村党支部书记一起探讨如何进一步规范沈家村的党建工作,组织全村党员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发展党员,抓好全村党员教育管理,筑牢了沈家村的基层战斗堡垒。
务实工作 奉献青春
做为民服务实践人
基层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是很好,薛彦妮始终不忘初心,积极主动融入沈家村这个大家庭。薛彦妮说,第一次在村里吃饭时,当她坐在炕上双腿一盘,端起那碗烩菜油糕时,村民的眼神中不仅有惊诧,还有距离感的消失,许多村民亲切地称呼她为“彦妮”,而不是“下派的副支书”。
入职以来,她抓住一次又一次机会锻炼自己,坚持做好沈家村安全宣传工作和法治教育,积极进行入户走访,每到一家,往炕上一坐,就可以和村民们聊半天。通过这种方式,她深入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帮助村民增强安全意识和学法、普法、守法、用法意识,提升道德品质。工作之余,她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深入街头巷尾和校园之中,从发放传单、扫除积雪,到入校宣讲红色知识,都热忱地投身其中。在疫情期间,面对严峻的形势,她积极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为全村适龄接种人口建立台账,进行分类管理,全力动员村民接种疫苗,接种率达到98%。此外,她主动要求前往城区、农村参与核酸检测工作,不辞辛苦,不畏严寒,为防疫工作贡献了一份青春力量。
善于修身 克己慎行
做勤政廉洁清白人
薛彦妮始终恪守一个党员的准则和信条,在工作中正直上进,坚守原则,始终秉持“权为民赋,责重山岳”的信念。她为人忠厚诚恳,谦虚谨慎,与同事工作上配合默契,日常相处关系融洽,一直积极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同时善于听取他人意见,不断完善自己。她说:“我的工作之路才刚刚开始,还需要更加勤勉、更加谨言慎行。”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生逢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拥有更优越的发展环境、更广阔的成长空间,面临着建功立业的难得人生际遇。对于青年干部而言,基层工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阶段,是理想信念更为坚定、身心素质向好向强、知识素养不断提升的美好阶段。青年干部可以在距离土地最近的地方,脚踏实地,展现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在大好年华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彰显青春本色。(田 静)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