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州人>>正文

真情诠释孝老爱亲真谛

——记2021年下半年“忻州好人”王瑞珍
2022年09月28日 10时42分   忻州日报

百善孝为先。孝,是一个人品行的基石,一个尊老爱老的家庭是高尚温暖的,一个尊老爱老的社会是文明向上的。忻州市2021年下半年“忻州好人”——河曲县西口镇滨河新村村民王瑞珍,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凭着自己的勤劳和善良,担起了照顾一个特殊大家庭的责任,成为了大家眼中的得力妻子、孝顺媳妇和模范母亲。

1979年,王瑞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逐渐成长为一个秀外慧中、勤劳勇敢的姑娘。转眼间,到了嫁人的年纪,年轻小伙丁三厚进入了她的眼帘。可是小伙家庭情况特殊:家中二老均已年过六十,还有个残疾的二哥和年幼的侄女。明知嫁过去会很辛苦,可22岁的王瑞珍没有犹豫,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个大家庭。

与丈夫结婚后,王瑞珍就正式接管了家里的大小事情。与丈夫有商有量,幸福美满;对公婆尽心尽力,非常孝顺;对二哥和小侄女更是照顾得妥帖周到,一家人日子虽过得清贫却也很幸福。

可惜好景不长,婆婆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王瑞珍主动挑起重担,每天贴身照料婆婆的生活起居。除此之外,她还要照顾坐轮椅的二哥,接送上学的小侄女,照顾教导自己的一双儿女,起早贪黑地为一大家子人做饭、洗衣。农忙时,她还要从已经很紧凑的时间里再挤出时间,和丈夫、公公一起下地干活,增加一些收入。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尽管生活不富裕,但是王瑞珍一直把孩子的教育摆在最重要的位置。为了让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一家人决定搬到县城居住。来到县城后,王瑞珍就与丈夫一起摆地摊、跑出租……甚至有时候一天打几份工,来解决一家人的花销问题。直到现在,她还在坚持摆摊卖小吃,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也一直坚持到深夜,只为挣到更多的钱来贴补家用。这样辛苦的日子让王瑞珍的脸上有了不合年纪的沧桑。

经过多年的奋斗,家中的经济情况有所好转。婆婆病重去世后,王瑞珍夫妇便商量着把独居的公公接到县城的家中,让他安享晚年。在王瑞珍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衣食住行都被打理得十分妥帖。如今,老人已经87岁了,身体还非常硬朗,逢人就夸王瑞珍是个好儿媳。

王瑞珍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年龄大的一天,我现在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我的孩子也会孝敬我。”王瑞珍虽然不会讲大道理,却时时刻刻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孝”和“爱”的实际内涵。(记者司丽琼)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