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忻州人>>正文

“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

——记原忻州市滹沱河水利管理局云南灌区主任吴建林
2021年12月30日 16时06分   忻州日报

秋冬浇来临之际,在滹沱河水利中心云南灌区的晋昌段五分水闸上,工作人员围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边走边看。只见老人一会儿瞭望渠道工程,一会儿抬头凝望渠垄两排的钻天杨,一会儿听杜宏伟和张俊文两位负责人对渠道防渗、工程配套、浇地灌溉等工作介绍。他就是原忻州市滹沱河水利管理局党委委员、云南灌区党支部书记、主任吴建林。很难想象,从1953年至1955年,参与和带领老乡们一锹一镢修建这条从原忻县义井乡至定襄河边镇绵延20多公里的忻定干渠,以及配套支、斗、农灌溉渠道986条、622.6公里,修建排水渠道145条、100.3公里的,就是这位如今已87岁的耄耋老人,一位跨世纪的老水利功勋。

潺潺渠水,润泽着定襄县祖祖辈辈贫穷的村庄,一片片下湿盐碱滩地通过排水渠改良后成为丰产田。

“节约一方水,多浇一分地”

当年不论在干渠、支渠、斗渠还是排水渠,只要进入汛期或放水期,吴建林每天总要骑着自行车或步行来到渠上察看。他从自己家里拿上窝头、馒头带给闸房守护人员和放水值班的民工当作干粮,并一一了解渠道的实际状况,询问他们有啥困难,然后才沿渠赶回灌区上班。由于制度健全,每年汛期过后时,云南灌区的浇地防汛工作都是“优”。

在灌区浇地方面,为了用好水、浇好地,吴建林总是要求各段管理员放水时,要根据渠道上中下游实际情况科学配水。尤其是对原城关段渠堤,因属垫方工程,他总是特意安排管理人员像铁路巡道工一样,隔一小时对接一次,以防决口跑水。1990年,破冰春浇放水时,他亲自带领一班人从干五斗至五分水闸24小时不间断巡渠守闸,有时来到渠堤离他家很近的地方,同事们劝他抽空回去吃个饭、取个衣服,他总是打趣地说:“徐向前元帅当年数九寒天率领部队路过家乡东冶时,大部队都没换棉衣,姐姐便拿着棉衣让他穿,徐帅笑着对姐姐说,你要能让所有士兵都穿上棉衣,我就穿。”老吴还说:“在滹沱河水利管理局三个灌区的放水期,管理人员十天半月顾不上回家、不能按时吃喝是常有的事。水放到哪里,大家就背上被褥扛上铁锹,像行军一样,就直奔哪个渠哪个闸房。”听老吴这样说,大家顿时精神抖擞,也都忘记了饥饿和寒冷。不论春浇、夏浇还是冬浇,每当水期,吴建林总是和大家一样,不是扛着铁锹巡渠,就是站在分水闸上摇启闭机,尽一切可能不让水浪费,并亲自调度着各支渠、斗渠的流量分配。他经常几天不脱衣服好好休息,总是守在办公室或话务室总机前,指挥着20多公里的干渠和各支干的输水运行。他一贯倡导“节约一方水,多浇一分地”,体现着滹沱河老水利工作者一心为老百姓用好水、浇好地的传统理念。

每到春浇结束闭水期间,老吴就会带领一班人和干渠、支渠管理人员,分别对各级渠道进行清淤除障,检查渠道哪个地方有损坏和隐患,即便一块石头松动了,他也要重新固定好。如启闭机螺丝松动了,他会及时用扳手紧固;发现丝杆干了,就用机油进行润滑保养。

老吴1935年出生于榆社县一贫苦农民家庭,1952年榆次行政干校毕业后,分配到原山西省水利局,1953年3月调到定襄县云南工程委员会。他从1953年至1955年参与了云南灌区干渠的修建和配套工程建设。五分水闸开通后,牧马河东得以灌溉,受益范围扩大到蒋村、牛台、青石、芳兰、南庄、陈家营、河边等村。六支干浇灌着崔家庄、赵家营等村。七支干受益村庄有神山、卫村、管家营、镇安寨等村。八支干牧西灌溉着待阳村、南西力、北西力、小王等村。使杨芳、蒋村、神山等5个乡镇的近8万亩耕地实现了旱涝保收,村民们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

“我的梦想就是要把灌区建设好”

随着云南灌区的发展,乡亲们对吴建林心怀感恩,更加激发了老吴坚定朴素的信念:一定要让耕地多产粮,使老百姓吃饱肚子,为国家多卖余粮,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1961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67年任忻县地区滹沱河水利管理局党委委员,1970年兼任云南灌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从那时起,老吴的梦想就是要把灌区建设好,做好“筑好渠、浇好地、植好树”三件事。

因忻定干渠下游经过多年运行,输水能力下降,老吴组织技术人员和各支干管理员进行认真考察分析,发现从干五斗至牧马河东长达20多公里的水渠,因春冬浇地时水流不稳会造成水的损失。为了做到有效调节水流量,多浇地、浇好地,唯一的办法就是建调洪闸。形成统一共识后,灌区工程技术员郗存龙夜以继日制图,随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可行性报告。第二年初得到批复,于春浇后开工兴建,夏浇前按期竣工。

从此,云南灌区从杨芳段至河边渡槽,打通了渠道安全运行的“最后一公里”。灌溉面积的扩大,为粮食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了定襄县上世纪的产粮基地。吴建林因此也多次受到国家、省、市、县水利部门的表彰。1985年获山西省水利厅、山西省总工会在“水利战线工作33年,为水利事业做出一定贡献”奖,同年7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颁发的“献身水利、水保事业33年”荣誉证书;1989年,获忻州地区“水利先进工作者”称号;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

1993年,吴建林退居二线。1995年4月,他光荣退休后仍然关注着灌区的灌溉及建设情况。每当回到灌区,他总要到渠道上走一走,摸一摸、摇一摇启闭机,仰头望一望、抱一抱一棵棵笔直的钻天杨和绿油油的垂柳,就像见了亲人似的高兴。他对哪条渠是哪一年修建的、哪些树是哪一年栽的,甚至哪几棵树是自己亲手栽的,都如数家珍。

“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共产党员就是要干一辈子。只要走得动,我就会到每一条渠上转转。”今年已87岁的吴建林还经常回灌区看看,返回时他总会特意到五分水闸旁的那棵大柳树旁,就像看望老朋友一样拥抱一下。

对晋昌段干渠两侧的一棵棵大树,吴建林始终惦记着对它们的管护。他常给大家讲当年植树、修剪的经历。在老吴的感召和后任者的打拼下,云南灌区得到了持续发展。在干渠晋昌段火车站桥两侧浆砌石防渗堤上,与城建部门联合打造了县城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如今,干渠两侧南北已规划成定襄县的服务、商贸、农家乐区域。当初那个土石结构的大渠早已旧貌换新颜。

看着干渠旁新开通的忻定大道,吴建林高兴地说:“这条路的开通,从咱们水利中心来五分水闸只需20分钟,上牧西也只需不到半小时,从界河铺进水闸到牧东八支渠河边镇段也方便多了,等明年春浇我再回来时,咱云南灌区一定会大变样!” (王金龙)

(责任编辑:卢相汀)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