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河曲县采取“精准化”选派、“专业化”培育、“精细化”管理、“服务化”保障,深入实施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整体优化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充分发挥村党组织带头人的领头雁效应,助推乡村振兴。
“精准化”选派。结合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摸底排查,选定29个党组织服务能力弱、信访矛盾突出、集体经济薄弱、党组织书记不胜任不尽职的村作为下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任职村;同时下发《关于县直单位做好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有关工作的通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自愿报名、组织推荐、提出人选、资格审核、选派到村等程序,从53名人员中择优选派31名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
“专业化”培育。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学习能力强、点子多、思路广但基层经验少的实际,实施“提能+提质”立体式培训。围绕农村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零”村创建等工作,通过县级层面集中培训、乡镇党委自主培训、村级组织个人自学等方式,帮助他们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掌握工作方法。建立“传帮带”工作机制,由县委组织部、乡镇党委和派出单位共同帮带选派干部。
“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了《河曲县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管理办法(试行)》,要求选派干部全面认真履行村党组织书记职责,由乡镇党委负责日常管理,严格执行备案管理、目标承诺、考勤管理、谈心谈话、跟踪管理、述职评议、调整撤换等七项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五天四夜”驻村、轮流值班和民事代理代办制度,强化对选派干部的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对工作表现差、群众不满意、考核不合格的,视情况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调整撤换等处理。
“服务化”保障。选派干部享受原单位各项待遇不变的同时领取村干部工作报酬和相关补贴,每年进行一次体检,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给予绩效奖励;在村任职满2年且表现优异、成绩突出的,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以村党组织书记身份优先被选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在村任职满5年、完成工作目标且考核合格的选派干部,符合晋职晋级条件的,提拔一个职务层次或晋升上一级职级,通过良好的用人导向,激励选派干部在农村一线干事创业。(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