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2017专题>>雷霆万钧扫黑恶>>正文
三打三治三强化
2019年08月20日 10时13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我市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综述

本报记者 赫在荣 通讯员 李贵明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深挖根治”总目标,以“三打三治三强化”为抓手,以健全完善“七项工作机制”为保障,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形成了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4月,我市被评为2018年度全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先进市。上半年,全市危害严重的八类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53.7%,社会治安秩序持续向好,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进一步增强。

坚持高点站位,压实政治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持以上率下,强化组织统筹,明确任务要求,层层传导压力,为深入推进专项斗争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是注重政治导向。全市各级各部门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先后召开5次市委常委会议、4次领导小组会议、两次专题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牢牢把握专项斗争的政治性、全面性、彻底性、协同性,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履行主体责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李俊明始终把专项斗争作为“第一工程”来抓,把握斗争态势,研究工作要点,分析案件线索,督办重大案件,在市委四届六次全体会议、市委政法工作会议上对扫黑除恶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指导推动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市长郑连生多次在市政府常务会上进行专题研究,深入推进重点工作,并把专项斗争纳入政府工作报告部署落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朱晓东经常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各项工作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各位领导对扫黑除恶工作进行包县指导、督促、检查,7月中旬完成第一轮包县督促指导全覆盖工作,共发现问题64个,及时提出整改整治建议,推动形成了齐抓共管、综合整改的工作格局。各地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把专项斗争扛在肩上、放在心上,主动谋划、积极施策,确保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三是强化工作机制。全市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与三大攻坚战、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开展铲毒专项行动相衔接,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完善党委(党组)及负责同志履责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包点联系机制,完善扫黑除恶第一责任人履责实绩档案,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特别强化问题整改,对照中央督导“回头看”反馈的六方面苗头性问题以及省委跟进督导提出的九方面30项问题,逐一实行清单管理,规定时限,解决销号。

依法严惩黑恶,保持高压态势。全市政法机关坚持依法严惩方针,坚决贯彻“稳准狠”原则,聚焦就地伪装、逃避打击、变换手法、掩饰身份、蛰伏网上、擦边越界等黑恶势力,积极开展黑恶势力积案清零、问题线索清零攻坚战,全面摸排起底涉黑涉恶犯罪线索,严格按照“两高”“两部”指导意见,准确把握法律政策,创新完善严谨高效的办案模式,依法快捕、快诉、快判涉黑涉恶案件,实现了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双提升”。截至7月中旬,全市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涉恶犯罪团伙8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07名,破获各类案件1028起,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4.13亿元;全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165件433人,审查起诉104件709人,提起公诉69件408人;全市审判机关共受理涉黑涉恶案件38件168人,一审宣判26件130人,二审判决3件13人。特别是在依法审理“5·21”涉黑专案过程中,市委主要领导亲临庭审现场调研考察,市扫黑除恶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法、检、公、司、新闻、网信、市场监管等13个部门,统筹抓好审理协调、公诉协调、现场指挥、宣传报道、服务保障等各方面、各环节工作,做到挂图作战、严格依法、严格规范,彰显了党委政府严厉打击黑恶犯罪的坚强决心,鼓舞了人民群众同黑恶势力作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掀起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一轮凌厉攻势。

突出打伞破网,彻查幕后腐败。全市把打伞破网作为深化专项斗争的主攻方向,进一步落实政法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线索快速移送、反馈机制,分层分类制定打击“保护伞”对策,坚持除恶务尽,揪出“幕后黑手”。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落实“一制度两台账”“一案三查”等工作要求,严查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线索,落实涉黑腐败线索纪委书记亲自挂帅、涉恶腐败线索纪委副书记亲自办案要求,通过运用干部交流、提级管辖、交叉办案、联点包案、签字背书等组织化政策措施,开展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分类攻坚。截至7月下旬,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1254件,立案查处群众身边涉黑涉恶腐败和充当“保护伞”等案件7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74人,组织处理45人,移送司法机关6人。组织部门建立健全党员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和及时处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强化对全市党员干部涉嫌违纪违法信息通报和及时处理工作。

注重齐抓共管,凝聚工作合力。市县两级行业监管部门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地区、重点问题,围绕建设运营、交通运输、休闲娱乐、物资密集、资源富集、农村地区、网站网络等“七类重点场所”,开展涉黑涉恶线索摸排和常态化监管,对乱点地区和乱点问题实施定点排查、靶向整治。扎实推进“三书两办”制度,由政法机关梳理黑恶案件反映出的行业监管漏洞与突出问题,及时向相关行业监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书、检察建议书、风险提示函,由行业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市扫黑办对重点问题进行交办与督办。截至目前,全市政法机关共提出司法建议书、检察建议书、风险提示函1386份,交办重点问题8个,督办整治4个,有效增强了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日常监管,形成了综合治理、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态势。

强化源头根治,夯实执政根基。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加强源头根治工作,进一步筑牢防黑防恶的堤坝,不断增强基层组织对黑恶势力的免疫力。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深入开展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行动,认真落实《关于加强“两委”成员被打击处理所涉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通知》要求,对照村“两委”班子人选“六不能、六不宜”方面负面清单和市公安局《关于强化被打击处理村“两委”成员基层组织建设的建议》,深入摸排现任村“两委”干部有无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严格人选标准,防止不符合条件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全市将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4000多个行政村全部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严格按照《关于建立健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的通知》要求,对村委会履职情况、村务管理情况、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以及干部作风廉政情况等进行监督,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不断增强村级组织对涉黑涉恶问题的“免疫力”。截至7月下旬,全市组织部门共核查涉黑涉恶问题线索183件451人,其中查实问题线索48件243人,查实村“两委”成员问题线索6件8人。

创新宣传方式,广泛发动群众。市扫黑办组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艺宣传小分队,利用春节、元宵“两节”等重要时间节点,紧紧围绕扫黑除恶工作重点,精心编排小品、相声、二人台、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节目,集中在剧场、广场、车站、商场、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巡回演出活动。各县(市、区)也组建县级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文艺宣传小分队,主动延伸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工作。全市通过电视开展宣传报道1306次2678分钟,通过广播电台开展宣传报道937次43348分钟,在县级以上报刊发表稿件71篇次,在政法新媒体发表稿件3160篇次,在党委政府门户网站报道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1204次,发布公告通知59604余条次,发送手机信息960余万条次,通过标语、横幅和电子显示屏开展宣传60450余条次,为全面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