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平市桃园牧业合作社收存秸秆,加工成饲料,既节约了成本,又保护了环境。
本报讯 又到秋冬季雾霾高发期,各地相继展开了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农作物秸秆燃烧是农村长期存在的老大难问题,秸秆燃烧后不但污染空气,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会影响道路交通以及航空安全。为切实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原平市深入调查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对秸秆露天焚烧行为进行“围追堵截”。
——依法治理不敢烧。每年秋冬季节,原平市都会召开依法禁止焚烧秸秆专题会议,张贴公告,将禁止焚烧秸秆的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到户,同时选派责任心强的护林防火专业人员,按时对山林、田野进行巡查防护,禁止带火种进山。对于胆敢以身试法焚烧秸秆的人严格依法处理,并且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予以曝光,起到宣传警示作用,让那些想烧秸秆的人不敢烧。
——强化宣传不想烧。为了顺利开展禁烧工作,原平市以乡包村、村包组、组包农户、农户包田块的模式严格落实禁烧责任。为了获得更多支持,该市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和主干道悬挂宣传标语。此外,还在农村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一些文艺团体把护林防火、禁烧秸秆相关部署和要求编写成小故事、小节目进行演出,让禁烧秸秆的理念家喻户晓、人人明白。
——秸秆还田不能烧。原平市不但是农业大县市,也是农机大县市,全市有各种农机2万余台(套)。近年来,该市积极探索秸秆还田好办法,充分调动农机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三方积极性,大搞秋耕秸秆还田,每年秋耕秸秆还田面积达到50万亩左右,为从源头上遏制秸秆焚烧奠定了坚实基础。
——巧变饲料不愿烧。近年来,原平市以养牛、养羊、养驴等为主的畜牧业得到空前发展。因此,每年秋冬和来年春天需要储备大量秸秆做饲草。一些畜牧养殖户利用传统方法来储存秸秆,有的甚至购买了秸秆打捆机来打捆秸秆,作为饲草备用,仅此一项每年至少有15万亩可留作饲草,使秸秆变废为宝,促进了农民增收。
这些举措的有力实施,极大地推进了当地秸秆的综合利用。使其集保护环境、增创收益、实现资源再利用于一身,可谓一举多得。(文/图 曹申义)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