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素有“民歌之海,二人台之乡”的河曲县南也村民为省住建厅下派到这个村任第一书记冯毅编的河曲民歌。这是冯毅到南也村不到两年时间“挣下”的村民心声。
2015年8月,省委组织部抽调省住建厅中共党员,36岁的冯毅到河曲县南也村任第一书记。
冯毅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从来就没在农村住过,也没和农民打过交道,这次派他去农村当第一书记,他为了尽快和村民拉近距离,提前在太原做了几个服务指示牌,想挂在村头,让村民知道自己是做啥来了。
8月24日,冯毅满怀信心地开上自家车上路了。可刚踏进南也村,把服务指示牌往墙上一挂,就让一个村民三脚两脚给踏烂在地上,并破口大骂:“这是做甚哩,又来一个不干事的。”扬长而去。
冯毅从来没遇到过这个活眼现报的打击,一气之下,委屈的泪水就溢出了眼眶。罢,算了吧!开车就往太原返,当他回到省城已下午6点多了,没有回家,而是回到省住建厅。跟同事们诉苦。同事说:“你以为哩,如果农村工作好做,还要你下去干什么?被困难吓倒了吧,那还像咱住建厅派下去的干部吗?”冯毅一下子猛醒了,思前想后不能退缩。于是又从太原连夜往近四百公里外的南也村赶。当来到河曲已是第二天凌晨3点。
他等到天明,自己掏钱在超市买了50桶食用油,之后又返回南也村。这回不是挂牌子,而是登门给每户村民送油。这下村民们被打动了。
住下后,冯毅立即开始家访,各家各户跑,几天就混熟了,连村上大人小孩的名字,甚至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家长们也都记在心里了。
以打开井锁为契机,健全“两委”班子,凝聚涣散多年的人心
2013年,县水利部门为南也村解决人畜问题,花了近百万元在村头打了一口深水井,可到2015年就有四把铁锁把井门锁住了。承包人赵建国说,村里欠他水管理费就上了一把锁。村民赵裕小去拉水没拉上又给上了一把锁。刘忠厚与赵建国因鸡毛蒜皮的事有过节也上了把锁。赵开虎凑热闹又给上了把锁。冯毅上门一个一个做工作,细心的村民数着,冯毅到他们四家一共跑了86趟。
冯毅推心置腹地对赵建国说:“你这个合同是无效的,我是学法律的。第一没有经过村两委开会决定,第二没有经过‘四议两公开’,没有经村民大会公开过、讨论过。这是全村的大事,要由全村村民大会决定,不能只与个别村干部就定下。再说,咱村穷的,每年哪来这3万元,村民会服你吗?不眼红你吗?再说,少数人决定村民不怀疑你们吗?你要包,那得走合情合理的程序。”这下赵建国说通了。最后终于在2016年5月14日这天定下开锁。
这天,南也村男女老少都来了,井房前,村民们还是各说各的理,互不相让,吵成一锅粥。井房前,冯毅眼含泪花开口了:“乡亲们呐,别的村脱贫致富走上了高速路,而咱村还在土路上闹纠纷,全村人连井水也吃不上,这样窝里斗不值当啊!”一番掏心窝子的话说得大家哑了口,四个人很快就把锁给打开了。
南也村共有11名党员,注册的有176户406口人,大多数年轻壮劳力分散在北京、陕西、内蒙、太原等地打工。村里派性严重,这几年连个会也开不起来。冯毅觉得村务不公开是造成村里干群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就说这铁锁锁井事件,一个村干部就可以私下与村民签下每年3万元的水服务费,究竟有啥猫腻,村民能不怀疑?长久下去,谁还信任村干部。于是,冯毅登门与每个党员和过去当过村干部的同志们做工作,不在村的建立微信群平台交流,给他们讲大河有水小河才满的道理。让党员回归党员位置,让原村干部回归当好带头人。
2016年2月,冯毅组织村党员由开不成会到聚拢起来。他还买来了党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等和村党员一起进行学习讨论。这样,村委班子团结起来了,党员干部有信心了。村民都看在眼里,风凉话没有了。过去连个村民大会也召集不起来,如今,只要说开会,几分钟村民就到齐了。冯毅抓住时机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
整修戏台,整顿村风村貌,唤醒村民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冯毅在一步步与村民交心的同时,得知村民一致认为维修破戏台是眼下应该要办好的实事好事。在河曲文化积淀很深的这个地方,一个村没有一座好戏台就不像个村子,过古会不唱戏连个媳妇也娶不回来。冯毅马上请来省二建集团对梁歪墙裂的破戏台进行整修。今年农历二月十九是南也村古会,冯毅还请来了省晋剧院青年团大演了三天。村民高兴地说:“咱自古以来也没看过这么好的戏了,让临近村的人羡慕死了。”看戏观众有一千多人,在这期间,南也村漂亮的村标照壁也建起来了,再不会让外人来到村口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村了。
村里建起了村务公开栏,精准扶贫工作栏也上墙了。村里街道墙壁上“坚持党的领导,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村规民约,构建和谐南也”的振奋人心的大红标语老远就看得见。
尤其是冯毅的服务指示牌再没有人往下撕了,位于街上显眼的地方,来往的村民谁来了也要给擦一擦,生怕盖上灰尘。
村风村貌变了,紧接着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步伐也就迈得顺了。
南也村是个地下无任何资源的纯农业村,现有耕地面积617亩,现有识别贫困户37户79人。其中:产业扶持27户63人,大病救助4户8人,兜底扶持6户8人。实际留住居民贫困户20户35人。遇上近年雨水好,主产糜子、谷子、玉米、土豆、黑豆等收秋秸杆下来,牲口吃不完,有的丢在地头,有的堆在场头。不是烧了污染环境,就是沤肥还沤不下,成了令人发愁的废品。
村委在冯毅的带领下,购进秸杆打包机,打捆起来,卖给内蒙当饲草。
把自来水送到每户院子里、设计村中心养老院、帮助村民改造危房、考察富硒藜麦种植、与北京三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杂粮收购协议、推广渗水地膜全覆盖……近两年时间,冯毅不分白天黑夜地奔忙。村委赵广裕、赵欢连、赵保仁、赵连等一班人也在冯毅的带领下,挽起裤腿跑,撸起袖子干。去年,南也村人均收入由过去的2100元增加到2600元。
就这不到两年时间,冯毅这个年轻的南也村第一书记跑得总是后脚赶不上前脚。2016年春节都忙得没顾上回太原过。
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来了,南也村不到两年就发生了巨变,变得让他们好像不识旧家园了。
一个女村民说:“我们村不知过手了多少下乡干部了,没有一个如我们冯书记好的。”(李如珍)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