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2014专题>>扶贫攻坚>>正文
打好组合拳 精准齐发力
2016年08月01日 18时28分   山西日报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解读之二

58个贫困县、7993个贫困村、232万贫困人口,是我省面临的贫困现实。对山西而言,要确保到2020年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越往后减贫的边际难度越大、成本越高、见效越慢,必须拿出过硬的举措才能啃下“硬骨头”。《实施意见》提出,要按照脱贫攻坚新要求,全力推进、精准实施脱贫攻坚八大工程。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认为,实施精准脱贫攻坚八大工程,是确保打赢全省脱贫攻坚战的重大举措,是相互联系,有机结合的系统部署。

培育富民产业——“改穷业”

贫困地区,贫在没有产业支撑,困在没有产业推动;培育富民产业,就是培养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内生动力”。这些年,我省围绕产业扶贫下了不少功夫,做了很多文章。可以说,多数贫困县产业的基本雏形做出来了,美中不足的是产业层次低、规模小而散、深加工较少,没有真正衍生产业扶贫的综合效应。

特色产业扶贫工程由特色农业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四个专项行动组成,主要依托特色产业扶贫,实现精准扶贫、拔掉穷根。

山西农业之长在有特色,之短在欠开发。《实施意见》提出,要抓特色,立足区域比较优势,明确产业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差异发展,错位竞争;要突出发展产业,不断提升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形成融合一二三产业、贯通上下游的全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脱贫。

产业扶贫要壮大,要真正成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就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农产品种植和单一产品的开发上,必须拓宽路子、提档升级、延伸链条。

《实施意见》提出,要抓龙头,千方百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综合推进基地建设、加工转化、仓储物流、品牌创建等环节,建设发展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有机农业基地,发展一批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能力强的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和市场服务主体。

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要融入新思维,特别是要搭上“互联网+”快车,推动扶贫与二三产业融合。

《实施意见》提出,抓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实施农村电商扶贫网店创业示范工程,鼓励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开展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网上销售,鼓励社会公众消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的优质农特产品;精确瞄准贫困村贫困户,建立完善光伏扶贫收益分配机制,重点帮助无劳动能力深度贫困人口兜底脱贫,支持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要依托贫困地区丰富多样旅游资源优势,发挥精品景区辐射作用,实施生态休闲和文化旅游“两村”建设为主的乡村旅游扶贫。

刘志杰表示,离开产业支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就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产业扶贫涉及对象广、涵盖面大、带动性强,而且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等其他‘四个一批’都离不开产业扶贫这个支撑,一定要唱好、唱响。

补齐基础短板——“换穷貌”

我省80%以上的农村贫困人口分布在西部吕梁山黄土残垣沟壑区、东部太行山干石山区和北部高寒冷凉区三大区域,这些地方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不足,是制约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是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中的短板。

基础设施改善工程由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清洁能源和电力扶贫、以工代赈扶贫等四个专项行动组成。主要通过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在交通扶贫方面,《实施意见》提出,积极争取国家铁路网连接贫困地区重大交通项目向我省布局,加快推进铁路沿线煤炭集运站建设,规划建设好沿线贫困地区通往铁路站点的连接线;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班车,畅通贫困地区内部“微循环”,实现贫困地区交通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

在水利扶贫方面,《实施意见》提出,特别是水利扶贫方面,强调要大力度推进水土流失治理,把水保工程建成惠民工程;要多措并举修复水生态,改善贫困群众生存发展环境;要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形成脱贫增收新的增长点。

我省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和保障水平普遍偏低,有的农户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进城租房陪读,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群众因为看病难、看病贵,得病能扛就扛,结果小病拖成大病……《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未来五年,我省将通过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科技扶贫、文化和信息扶贫等四个专项行动,加强改善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条件,提升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刘志杰表示,贫困地区“短”在哪里?最直观地看,“短”在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上。而要补齐这块“短板”,就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把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搞上去。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了、解决不好,贫困地区如何实现产业发展、增收致富?

阻断贫困传递——“拔穷根”

造成贫困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不外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客观因素,也就是自然环境的因素,二是主观因素,也就是人的因素。实践证明,跳出贫困“陷阱”,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根本要靠教育、靠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教育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扶贫先扶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实施意见》提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生,全部免除学费并给予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补助,连续补助两年;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贫困生给予扶贫助学补助。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到2020年,贫困地区所有中小学校舍设施达到省定标准,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以上。

调查显示:由于农业季节性强、链条短,吸纳劳动力就业有限,多数贫困劳动力处于半年生产半年闲的状态,单一依靠农业增加收入局限性很大。

《实施意见》提出,鼓励职业院校和技术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子女,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把就近就地开展就业培训和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结合起来,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残疾人托养服务、养老服务等产业发展,拓展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空间。

过去外出靠卖力气走四方,如今靠劳务品牌闯市场。同时,《实施意见》还提出,以吕梁护工、太行保姆和山西面食师培训等为重点,引导培训机构结合地方特色和市场需求,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打造一批具有地方区域特色的劳务品牌,支持30万左右的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穷不生根,富无天生”。刘志杰认为,面对贫困地区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如何将其盘活,实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主要课题。要把这种隐形资源挖掘、开发好,转化为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强大动力,就必须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精准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据《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籍俊霞)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