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助力贫困村“造血”——
本报讯 去年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忻州市质监局扶贫工作队经过学习研究,在定点扶贫工作中确立了“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念指导扶贫工作”的思路,助力贫困村“造血”,为帮扶村种下了“希望田”。
牛心会村是市质监局在宁武县化北屯乡的一个帮扶村。作为贫困乡里的贫困村,该村人均年收入不过1000元,全村共有356口人,平均年龄61岁,平日里尽是些老龄人口留守,村里荒凉的田地,丛生的野草,破旧的农舍,废弃的学校,还有闲置的老戏台,无不深深打着贫穷的标签。
去年12月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并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全新的提法,与市质监局的扶贫思路不谋而合,也让他们的扶贫思路更加清晰。
种植业改革是该局在牛心会村走的第一步棋。“如何改”才能卓有成效?市质监局扶贫工作队选择在“市场需求”中寻找答案。扶贫工作队决定首先改变牛心会村的农作物种植品种,通过与多家企业联系,最终敲定了藜麦、中华家参、黑枸杞三种农作物,并争取到了种植收购合同。在藜麦项目中,市质监局稽查分局办公室主任、扶贫工作队队长任志强联系静乐县藜麦加工企业与牛心会村签订了200亩的藜麦种植合同,并争取本单位的资金落实了0.5万元的种子。在推广种植中华家参这一项目中,村民怕亏本,对种植这种作物有顾虑。牛心会村党支部书记邱柱柱主动将自家的7亩地全部拿来种植中华家参,让村民看到收益后再做决定。任志强与邱柱柱自己出资,于今年初在这7亩地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为了帮村民拓宽致富渠道,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在充分了解村民意愿后,扶贫工作队决定在牛心会村发展养驴业。任志强带领扶贫工作队员以及村民代表先后到忻府区合索养驴基地、原平大牛店乡芦西村福西养殖场调研规模集中养驴经验。为了让村民了解如何养驴,任志强还加班加点准备了3万余字的科学养驴专题课件,为村民面对面讲解养驴技术和经验。
同时,扶贫工作队充分利用市质监局的技术和职能,给想走出去打工的村民联系了特种设备培训中心参加技能培训,让他们拥有了一技之长。这不仅可让村民增收,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从而形成规模经营。许多村民说:“市质监局下来的人都是干实事的,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今年翻地播种的时候,他们连下地帮我们干农活都是一把好手。”(实习记者 王潇阳)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