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扶贫工作上,只有开对了‘药方子’,才能真正拔掉‘穷根子’,所以我们提出,必须要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动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求实效。为此我们层层绘制精准脱贫路线图,层层分解减贫脱贫任务,分级分类抓难点、补短板,坚决把任务落到实处,通过以点带面、全面开花,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静乐县扶贫办主任范武胜说。
木树头村地处静乐县南部山区,距县城20里,基础设施条件差、产业结构单一、农户增收困难是该村的典型特征。木树头村村委主任吕海清说,我们村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出来后,从县领导到乡镇干部,都不止一次地来村里挨门挨户了解贫困家庭的致贫原因,根据不同的实际状况与相关部门为每个家庭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计划和方案。比如我们村吕金栓家是属于有劳力无产业的帮扶对象,一直想建大棚种蔬菜,但是鉴于村里地形条件不合适,领导们正在讨论其它哪些产业项目更适合这个家庭。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对木树头村进行了详细的情况摸底,遴选并锁定对象,结合该村山上土地面积广,山下水源比较充足,草坡丰富,比较适合发展经济林种植和畜牧养殖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差异化帮扶措施,形成强力推动的工作氛围。
吕海清高兴地说:“通过实施提水工程,我们把山下的水已经引上北山,下一步南山上也要引上去,上山路也已经修通,机械能够直接到达地头。目前我们已经以股份制的形式,吸引46户村民投资,在山上种了500亩玉露香梨树,同时为全村40户贫困户调引德州优种驴110头,新(改)建圈舍2处,落实贴息贷款50余万元”。
跟木树头村一样,静乐县179个贫困村都以贫困户、贫困人口为主要扶持对象,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办法”等综合扶贫措施,整合县扶贫、财政、发改、交通运输、农业、林业、卫生、教育等部门的项目资金,集中解决贫困村饮水难、行路难、就医难、上学难问题,努力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不断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县各级各部门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主动对接沟通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政策、资金、项目上的支持,广大党员干部用心、用力、用情投入攻坚工作,对扶贫项目做到了心中有数、手里有招,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工作搭起了架子、摸清了底子、迈开了步子。(闫晓梅)
(责任编辑: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