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份打卡”下面配上几张美食的图片,相信不少人在朋友圈里都看到过这样的内容。看着别人排队吃,自己不去吃一次拍个照?发个朋友圈“打卡”,感叹自己总算没落伍。边吃边掏出手机,看着屏幕上吃得鼻涕横流的“吃播”不停给你推荐,心想:“吃的东西还可以这么玩,改天我也要去吃一次。”近日,商务部发布《消费升级背景下零食行业发展报告》,“国人一年吃掉2万亿元网红零食”也随之登上微博热搜。似乎,现在的东西只要被冠以“网红”二字,马上就会被消费者趋之若鹜。
然而,省城不少消费者发现,去年开始,太原市场上的网红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开业不到半年又有不少店如排山蹈海般倒下。这不得不让消费者深思,为什么网红店留不住回头客,难道只会打卡、造爆点、饥饿营销,这“三板斧”?
好不好吃 先炒起来再说
放眼省城市场上亮眼的网红店,你可以发现,这些店铺或是有“高颜值”、或是有独特的装修风格,或是产品本身有独特之处,只要是第一时间能够吸引到消费者,马上就可以搭上“网红”的快车。
6月1日,正值周末,太原亲贤街一大型商场内的多家奶茶店都排起了长队,这些奶茶店无疑都在店面设计和产品包装上费足了心思。排队买到奶茶,多数消费者都会拿出手机给奶茶拍张照片,或者嘟着嘴来张带有奶茶logo的自拍。然而记者发现,越是排队,奶茶档口内的工作人员反而越是不着急,制作奶茶的速度也明显放慢。记者与商场外一名吸烟的奶茶店工作人员搭讪后,这名工作人员道出了其中的奥秘,他表示,排队其实是营销团队的“套路”,只有排队的人越多,从众心理的消费者才会不断地加入排队的行列,这样店铺才会显得火爆。“再通过各路网红推荐以及体验过的顾客拍照打卡,店铺曝光率才会成倍增长,这种操作在我们的培训内容里都有。”该工作人员说。而不少排队买到奶茶的消费者则表示,其实奶茶的味道与普通店的并无太大差距。
太原长风商务区一家日料店,频频出现在各大社交网站的美食推荐榜上,各大美食博主以极快的语速推荐这家店的美食、美景、超高的曝光率为这家店赢得了不少的人气。记者在大众点评上查询发现,虽然这家店标注人均消费近400元,但依然挡不住来“打卡”尝鲜的消费者。在榆次大学城就读的大二学生胡颖涵表示,在短视频平台上几乎每天都能刷到这家餐厅的宣传,虽然一顿饭要用掉她半个月的生活费,但还是选择和男朋友一起尝试。“我拍了好多照片,完了还不把我们宿舍的几个同学羡慕死?”胡颖涵笑着说。
省城著名美食博主魏鹏在与记者交流中提到,网红经济是注意力经济,在互联网时代,“网红”已成为一种现象。很多事实表明,“网红”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借助“网红”,许多普通人实现了梦想,许多过去不可能完成的事变成了可能。“网红”靠流量和人气,已成为促进销售、拉动消费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网红营销在某种程度上是注意力营销,大众对某种产品注意了,就有可能成为该产品的“粉丝”或消费者,进而转化为实际购买力。
套路过后 不少店惨淡收场
网络有一句流行语: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你的套路。这句话很适合网红店,顾客正是中了“套路”,才让网红店红了起来。被套路的顾客,很难成为回头客,这也注定了不少品牌网红店昙花一现的生命力。
俊男靓女在冰天雪地里,走进一家橱窗满是雾气的小店,店老板慈祥地端上一碗超高颜值的泡面,两人心手相一,好似幸福。去年下半年,短视频平台上一波一波的泡面小馆推荐,让这家吃泡面的小店成为了不折不扣的网红店。随后,多家泡面小馆在太原出现,韩式的装修、精美的餐具,疯狂的促销活动,加上不少女性消费者对于韩剧美好场景的向往,泡面小馆在省城出现一座难求的状况,甚至出现排队1小时,就餐10分钟的现象。随着热潮的退去和促销力度的减弱,美食点评网站上开始出现差评,有网友直言,“一碗泡面45元,里面一个桃心鸡蛋5元,这么贵的价格,是在骗我没有吃过方便面吗?”不到几个月的工夫,太原多家泡面小馆凉了。
直径2米的火锅你吃过吗?十多人围在一个巨型火锅前享受饕餮盛宴的视频,还不吸引人?一时间走红网络,仅团购网站上售出的就餐劵就达上千张。可是,4月,这家位于太原桃园南路的火锅店,突然撤掉了这口巨型火锅,整个店也失去了当时火爆的场面。一位曾经给这家店做过推荐的网络主播介绍,这个巨型火锅并不能带来很大的利润,利润点还是普通火锅,但是便于将这家店打造成网红店,用来吸引客流。“很火爆,但是不挣钱,本来想把客流转化到普通火锅消费上,但是效果不理想,只能见好就收了。”
更多的套路则是利用社交网络,采用鼓励顾客拍照的策略,通过顾客自己分享来增加店铺的曝光。所谓“三人成虎”,不断有人在社交网站上晒同一家店,就会引起更多人的好奇,从而为网红店聚集了更多的人气。是套路,就会被消费者发现,6月3日,“太原大小事”微信自媒体曝出,太原食品街一家饮品店,在网上大搞分享抽奖送礼品的活动,结果中奖网友前去该店兑换礼品,却被强迫拍摄产品图片发布个人社交网络。遭到网友拒绝后,竟拒绝兑换礼品。此举引发网友质疑,有网友留言:“太迫切想红了,可也不能这么干啊。”
想要“长红” 产品质量是生命线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网红店,“大起大落”最为合适。曾经很多刷屏的网红店正在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已经倒闭关门。一位网友总结道:“他们都是活在朋友圈里的网红店。当他们从你的朋友圈消失,距离真正的消失也就不远了。”
“广告营销做得再好,如果产品和服务不能给消费者带来符合预期的体验,那么也很难获得回头客。”知名美食栏目编辑霍海峰表示,同质化严重是网红店的通病,一家网红店火起来之后,马上就会出现同类型的店铺,这就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霍海峰说,网红店要想真正地红起来,还是要从质量做起,做好品质控制,让产品能够在市场上立得住。例如,位于太原市长治路的电台巷火锅,依靠网红营销策略走红,获得客流量后,不断提升自身品质,目前依然门庭若市。
霍海峰认为,想要网红店长红不倒,必须去伪存真,靠优质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增加收入。同时,粉丝们也应明辨是非,不盲目跟风,而要鼓励“网红”给社会带来正能量。在网红店的营销中,要注意自媒体营销软文或者短视频中放大产品的效果,切莫虚假宣传,广告主应当对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同时,职能部门的监管也应跟上,让“网红”营销在法治化轨道上发展。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