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已过,但很多人还对阖家团圆、欢聚一堂的春节心有留恋,感慨美好的时光总是太过短暂。在以往的春节期间,从初一到十五各种炮声连绵不绝,早已成为一种习惯,但这几年的忻州却是个例外。
家住我市城区光明西街的小高,说起今年过年期间有关放炮的话题,他说自己经历了一场观念上的改变。
“其实‘禁燃令’刚颁布的时候,我爸妈怎么也想不通,遗传了千年的习俗,不能说改就改,还觉得过年不放炮就缺少过年的气氛。可现在看来,干净的路面,空气里也没了鞭炮的火药味,就想给这项举措点个赞。”小高说,其实过年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找到年味,可以在家给父母做顿年夜饭,和家人一起去看灯,还可以和朋友们一起唱唱歌,出门去公园转转,不一定非要放鞭炮才有过年的感觉。
采访中,家住惠民小区的鲁先生也对“禁燃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在城区中的城中村居住,大年初一早上一起来感觉整个小区院子干干净净,空气格外清新。但偶尔也能听到零零星星的炮声,走出大门一看,原来是附近城中村电子炮声,我对‘禁燃令’双手赞成,附近村民也改变了以往放烟花爆竹的习惯,改为电子炮,既环保又不失过年的气氛。”
不仅如此,近日记者在城区走访发现,几家原本售卖烟花爆竹的商店里,待售的爆竹非常少,有两家干脆转型了,剩下的几家也成了水产、水果的主场。一家烟花爆竹店的老板说:“今年的鞭炮只是捎带着卖,不指望靠它挣钱。现在市民的环保意识都强了,放炮的没有了,大多是农村来赶集的捎带买一些。”
杨耀五今年50岁,是忻州市环卫处一名环卫工人,负责七一南路女子医院附近街道的清扫工作,今年是他在这个岗位上过的第五个年,也是最为轻松的一个春节。他告诉记者,以往一到过年他就发愁,整个正月里,各种烟花爆竹从早放到晚,他和同事们只能不停歇地弯着腰扫啊扫。路边的垃圾桶根本不够放炮屑,自己的三轮车里满满的全是炮屑,“我也不知道倒多少车才行,反正就是不停地扫不停地倒。”从清晨起来开始打扫,可往往到中午都打扫不完。“今年初一早晨5点开始打扫,六点多基本就打扫完了,地上一点炮屑都没有,打扫特别轻松。”说到这里,杨耀五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年年过年都不放炮,我们就轻松多了。与以往相比,不放炮的春节,工作量减了八成还多。”
污染环境、噪音扰民、意外伤人……曾饱受燃放烟花爆竹之苦的许多市民,对于春节的“禁燃令”,都拍手称快。几天来,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近20名市民中,大多数人表示:低碳环保也能热闹过年,而且会更加平安祥和。(张志远)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