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服务>>正文
造林“愚公”赵蛇则的白首之心
2019年02月15日 10时24分   忻州在线·忻州日报

咬定荒山,四十年播绿不辍惜树如命,千亩林无偿归公

从保德县城出发,沿冰封的黄河一路向西,再东拐。仿佛撕裂开的黄土沟壑大起大落,扑面而来。记者感到,五脏六腑就要被颠出来了,汽车的“嗓门”也不时被调到最大。遥远的中赵家墕村,兀立在梁峁的高处眺望。

72岁的老汉赵蛇则,爱树如子,惜树如命,耗时40多年,用一把镢、一杆锹、一个水壶滚沟爬山,刨坑栽树,筑堰插枝,在两条沟、两面坡上造出了一条条绿色飘带,一片片郁郁葱葱。去年七八月间,老汉三番五次跑到村委会、乡政府要捐献4块林地。事情惊动了县林业局,来了3个人,拿着皮尺、计算器山上山下忙活了两天半,测算出林地面积1000余亩,各种树木8万多株,粗的有合抱之木,细的也条柯猗蔚,草灌乔连绵呼应。专家说,属于难得的混交林,村里人说,这是“绿缠头”,粗略估计价值至少在40万元以上。这件事轰动了全县,也引起了人们热议。

有人算了一笔账。前些年,邻近省份煤矿的人跑来买巷道梁柱,够2米长10厘米粗,一棵能卖15元,目测够尺寸的至少有2万至3万棵,村民说老汉“牛孬”,就是脑筋顽固的意思,死活不吐口。后来,一家煤电集团进驻附近,这些林地有可能成为采空沉陷区,论及补偿是很大一笔钱。

有人说老汉深谋远虑,“有大想法咧”。等到老汉捐了林地捐了树,“树翁”没变成“富翁”,那些好议论的人哑口了。

2019年1月18日晌午,记者见到了赵蛇则老汉。一双手表皮皴裂,骨节粗大变形,透着草屑的青色,活脱脱家门口两株白杨树树皮。

老汉正在忙着抓草喂羊,从4只扶贫绒山羊壮大到24只,光景一年比一年殷实。

晋西北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平均每公里38条沟壑,生态环境恶劣,他的名字“蛇则”就寓意着像蛇一样在夹缝中生存。

坐在老汉的石窑洞里,谈起往事,他混浊的眼里溢出泪光。为啥爱树?就为那片荫凉呀!小时候,烈日当空,山圪梁上干罢活,连个歇凉的地方也没有。

栽树也伤过赵蛇则的心。刚成家,他在房前屋后栽了几行杨树、槐树,长得枝干挺拔,绿叶扶疏。当时的公社干部说这是“资本主义尾巴”,还在大喇叭里批判。他父亲一怒之下,就用“斧子铡了”。看着满地枝叶,他心疼得掉了眼泪。

越是这样,他越不甘心,悄悄“对着干”。到了集上,别人吃剩下的杏核、李核、桃核,揣在兜里,偷偷埋在沟口崖畔。见到有树的地方,就央求人家给几棵树苗。渐渐的,人们知道他爱树、惜树,是个树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黄土高坡,从治山治水到小流域治理,赵蛇则理直气壮地承包了两条荒沟,春天育苗,秋上栽树,“见天看到绿油油的,人也清爽了许多”。县林业局到处找树苗,路过中赵家墕,看到一波又一波绿色,发现了埋没在深山里的人才、树材。

上世纪80年代,作为县里植树模范,在忻州地区开会时遇上了“野人张侯拉”,偏巧又住在一个招待所。“那老汉可大咧、可壮咧,有我一个半。”半夜里睡不着,他推醒张侯拉讨教。完了撂下一句话:30年后,还要出个赵侯拉。张侯拉山羊胡子翘得颤颤的,笑着说:那好,那好。

赵蛇则承包的沟,一道叫东沟,有2.5公里长,一道叫长镢子沟,有1公里长。由于缺少树苗,他见什么栽什么,有什么栽什么,从杨柳桃李槐榆到海棠、海红、沙果树、枣树,有几十种之多。“从四五月开始,到九十月份,风吹过的地方,满山满沟花香、果香。”老汉陶醉其中,领着记者转山时说,“现在是最冷的时候,也能看出有树有草的坡峁是青黛颜色,其他地方是黄色。”

为改变黄土沟壑的颜色,老汉用了不少心思。1984年,赵蛇则担起了村委会主任的担子,想着发动群众植树造林。看到苗木供应不足,他跑到10里远的兴县魏家滩,自己掏钱租了一亩水地培育了4万多株榆树苗。知道村民们嫌栽树苦累,他想了一招,在村里喇叭上吆喊,每人一亩地,树苗要多少免费给多少,谁家栽,地就是谁的、树也是谁的。

为起到带头作用,赵蛇则在承包两道沟的基础上,又包下了两座山头,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年年岁岁,播绿不辍。黄土梁峁存不住雨水,树苗常常旱渴而死,他就一次次补栽。东沟里成片的榆树遇上病虫害枯倒过四次,他较劲似的,刨了树根,再栽新树。“到了春夏,整道沟搭起了绿棚,枝叶相连,桶口粗的、碗口粗的树顶天立地。最早开花的杏树,成林的有200多棵,白瓣瓣的花,酸甜酸甜的杏,邻村上下不少人专门跑来看景。”

20多年前,赵蛇则老伴走了,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也进城打工了,他把所有的心血都洒在了从点到线到片的蓊郁绿色中,满山遍坡的大小树苗有如精心养育的子孙,让他不舍,也给他生命添彩。

戴着一顶藏青色便帽,只剩下7颗牙的老汉,箪食瓢饮,身体渐不如从前,脑梗和肺气肿乘虚而入,去年住院两次,花了数万元,自掏腰包的只有700多元。他思忖良久,就是将这笔绿色财富托靠给靠得住的人。在和92岁的老父亲商量、并征求过儿女意见后,他决定了无偿捐献,绿“璧”归公。

老汉告诉记者,在脱贫攻坚中,村庄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水泥路修到村里,数公里的引水管道接入家家户户碹起的水窑,太阳能光伏发电收入可观,连路边也有了电灯。医保、低保应有尽有,特别感人的是下乡干部,自带干粮水壶拦坝引水,办好事不扰群众。“赶上了好时代,无忧无愁,我也要尽一颗老共产党员的心。”

有人问他,一生的心血献出去,舍得吗?这位1985年入党的老党员说,在入党誓词里,就宣誓过为党牺牲一切。我不过就是些辛苦,还能讨价还价?

告别时,老汉拉着记者的手说:“只要身体允许,我还想再栽10年树。”

记者与老汉约定,春暖花开时再来,闻闻这个有香气的村庄。(《山西日报》记者班彦钦通讯员陈强)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