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雨雨,十二个春秋跋涉爱心集资路;日日夜夜,四千多日子描绘扶贫助学图。原平市退休干部石建华经过不懈努力,成功创建原平市爱心助学站、中国助学网,并和志愿者团队编织起辐射海内外的爱心集资网。石建华先后获得“中国公益杰出人物”“全省离退休干部优秀党员标兵”等荣誉称号,他的爱心助学站也被评为全省“工人先锋号”。
早在2005年,石建华就申请创办了原平市爱心助学站,次年退居二线后经审批扩展为中国助学网。建站创业并不轻松,面对资金、设备一无所有的困境,石建华拿出3万元积蓄购置了所需用品,又带来家中的电脑、照相机,借用了一个单位的办公室,开始了他的爱心助学路。2011年,石建华又用5万元设立了爱心助学专项保证金,进一步提升网站的社会公信力。之后,他还把为儿子买房用的10万元拿出来作为启动助学基金。大家都说他是“生贴”,他总是笑笑说:“为了那些贫困孩子们,咱贴也值得!”
为了把助学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精准,石建华跑了有300多个村子。为节约站里费用,他总是自己开着车一个村一个村地查访,了解具体情况。在下雨天到山高坡陡弯路多的石地坪村,走访受助学生家庭;在三吉村行至泥泞土路深陷其中,幸亏一青年路过,取来铁锹铲泥垫石得以前行;有一次他去北京开展助学活动时,遭遇车祸险些丧命……为了帮贫困学子圆梦他付出了太多。
石建华在爱心助学过程中一直坚持诚信至上、公正公开、不断创新,逐渐摸索出一套“三管齐下”的管理机制。
首先,在管理运行上做到严格制度规章、公开公示监督和阳光财务审计“三管齐下”。完善助学网站七项制度、三项规定;实行财务民主、网上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主动进行财务审计,并公布结果,做到捐款人个个放心、受助者家家满意。
其次,在网站建设上做到全国布点联网、提倡志愿服务和开展社会公益“三管齐下”。在湖南、辽宁等省建立了爱心助学分站;在全国各地组织起1900多人的爱心助学志愿者队伍;石建华还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公益组织联手开展“天使助学”等活动。
第三,在助学形式上做到无偿捐赠无息借助、输血加造血和受助生爱心传递“三管齐下”。为助学工程注入新活力,受助学生感恩回报、爱心接力蔚然成风。同时,力戒形式主义,提倡默默奉献、“润物无声”的捐助形式,做到“助学静悄悄,感恩暖融融”。
12年来,石建华带领他的团队,用大爱情怀铸就丰硕成果,共接到美国、新加坡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各省市130多个爱心集体、2600多名爱心人士的1366万余元爱心善款,接收到各种学习与生活用品7.2万余件,办起10个爱心图书室,为29个省市自治区的4.3万余名困难学子送去了助学资金,特别是帮助260多所大学的近500名贫困大学生圆了“深造梦”。
一批批受助学子成功成才的喜讯不断传来,第一个受助大学生王晶荣获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张涟漪在香港第六届华人青年歌手大赛中荣获民族唱法铜奖;张斐斐在杭州举办的全国二胡比赛中获得第三名。令人感动的是,受助学生谭原原在大学毕业后主动为爱心助学站捐助5000元,受助大学生张玉楼拿到8000元助学金后主动分出3000元资助其他贫困生……这些暖心举动,也是石建华他们多年来坚持德育导向、接力助学的温馨回应。(贾宣生)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