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襄县季庄乡邱村北面的新型葡萄种植园区内,该县人大代表、季庄乡邱村村支书高文秀指着排列整齐的一座座大棚满怀信心地说,今年,这些葡萄就进入丰产期了,亩产能达到5000余斤,每亩收入能达到5万元,我们村的老百姓有奔头了。
邱村过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也是个小村、穷村。当地人说自己是“春季白茫茫、夏季水汪汪”的“灰七村”之一。面对这种落后的发展现状,高文秀没有气馁,而是借着全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的东风,立足本村实际,积极组织两委骨干、种植大户远赴山东、河北等地“取经求宝”。最终确立了支村两委引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大力引进工业项目的发展规划。经过几年的发展,邱村成为定襄县首批新农村示范村、全县特色农业种植先进村、山西省爱国卫生运动村。2016年全村种植辣椒2000余亩、甜瓜350余亩、玉米套种南瓜等立体种植作物1200余亩,建设温室大棚13座、移动大棚58座,基本实现了耕地种植经济作物全覆盖。2016年投资20亿元的利国磁性高性能取向硅钢项目落地邱村工业园,预计年上缴利税4亿元。
对于取得的成绩,高文秀说,我是一个党员,有责任带领百姓走上致富的道路;我是一名县人大代表,有责任把百姓的心声变为现实;我是一名村干部,有责任让支村两委班子成为脱贫路上的“领头雁”。
高文秀的话掷地有声,高文秀的行动更是坚决果断。为解决该村大棚蔬菜种植品种单一、规模不大、信息不畅及群众增收缓慢等问题,2015年高文秀和村党支部成员,走东家、串西家,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搞动员,用6个月的时间建起了占地60多亩的21座新型葡萄种植温室大棚。为了保障种植园区内的用水用电,高文秀在村集体无任何资金的情况下,多次到县、市、省争取资金近40万元,打了两眼深井、安装了1台变压器、架设电线2万多米、埋设防渗管道10000多米。2016年对园区内的1500米道路进行了硬化,安装了闭路监控设备,为葡萄生产创造了便利条件。随后,高文秀带领种植户到山东寿光、河北邯郸学习先进种植技术,到省、市和北京等蔬菜批发市场寻找客户。
为解决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出村道路难行、街道坑洼不平、群众生活垃圾乱堆放的问题,高文秀和支村两委班子商议后,决定聘请县建设局规划专家对村庄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并邀请群众一起对规划方案进行评议,在村主要道路和街道两旁栽植垂柳、合欢、国欢等绿化苗木1000余株,安装节能路灯80多盏,清除道路两旁垃圾8000余立方米,挖设排水沟1700米,硬化道路1万多平方米,粉刷墙壁8000多平方米,建设美化街墙1000多米,制作喷绘宣传牌匾13块……
高文秀还多方筹集资金兴建了高标准的文化广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体育活动室、广播室、图书室等,组建了电影放映队、秧歌队,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了推动村子发展,高文秀数十次进京赴省找资源、跑项目,使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等十几个项目在邱村落地……
这些为民谋福利的一件件实事,让高文秀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也促使支村两委班子成为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坚强战斗堡垒。
离开邱村时,落日的余晖洒满了整个村庄,我们相信以高文秀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邱村一定会迎来更好的明天。(本报通讯员)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