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北京复兴医院挂职心得体会
忻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 胡俊礼
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中医医院安排,我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到北京复兴医院挂职担任院长助理,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锻炼,使我对医改大潮中的医院精细化管理有了全新的更为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未来发展的基础力。在复兴医院挂职期间,看到临床一线工作人员交流汇报更多体现出的是复兴人励志笃学的人文魅力。医院以打造家文化来凝聚职工人心,通过推进职工之家实体化建设,搭建科室文化平台来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共为35个科室安装了科室文化栏等文化设施。因为有了共同的文化基础,才使复兴医院这个团队能够同心协力为争创全国的科研型医院而努力。一个医院团体有追求,有信仰,才是医院发展的基础。诚如我们市中医院打造的以康复科等技术品牌为代表的中医文化,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市中医院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院团队建设是医院未来发展的保障力。“复兴志愿者、我们复兴、复兴人”——这是在复兴医院听到最多的自称。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召集了一批批复兴同仁在这里同心同德为理想而奋斗。近日参加了“复兴志愿者”的一项集体活动,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个医院的发展、成功,就是一个团队的成功。复兴医院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它有它独特的优势,医院拥有一批具有专业特色的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包括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3人;有博士生培养点3个,硕士生培养点13个。有如该院血液科主任所言,“我们虽然成立科室的时间不长,但我们团结努力,只有有了优秀的团队,包括管理团队、学科团队、技术团队等等,才能够有我们的未来”。
医院学科建设是医院未来发展的永恒力。称号更多意味技术的领先,作为公立医院,“民本卫生”是我们的基础,如何能够为病患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帮助才是我们医者之心,复兴医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是我们地市级医院管理者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就是要提高我们地市级医院的学科建设能力,提高我们的服务能力,让更多的病患留在基层就医。就如北京市西城区一位领导评价,复兴医院这几年的发展,体现在“高、大、全”,不仅仅是学科水平的“高”,医院规模的“大”,难能可贵的是医院的发展是“全面”的,这就是医院管理所带来的成功,也是我作为一名挂职管理干部所应该思考的。
医疗资源整合是医院未来发展的主动力。复兴医院先后兼并整合了原西城区月坛医院、西城区卫生学校、西城区银龄养老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大医院带动小医院发展,为均衡和优化利用医疗资源提供了重要路径和可能的探索。特别是复兴医院全面托管了西城区银龄养老中心,成为医改医养结合模式的范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做为地市级医院的一名管理者,我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在这轮医改大潮之中不被淘汰,要通过与国家级、省级大医院技术合作,与全市县(市、区)中医院建立本地市“医联体”。与养老机构合作建立医养结合新模式。推动“两个流动”(即医生资源在体制内流动,从而带动病人的流动),让病人选择留在本地就医,通过协作而达到共赢,用现有卫生资源,更好为忻州老百姓服务,真正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医疗改革是市中医院综合改革必然之路。北京复兴医院作为国家医改先行先试的医院,所承担的改革重点任务,就是“医药分开、医疗服务价格规范、药品阳光采购”三项制度改革,即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和诊疗费,所有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设立医事服务费,实现补偿机制的转换。实施药品阳光采购,在价格方面以全国省级药品集中采购最低价为基准进行采购。同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价格改革。最近,我们市中医院按照《山西省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参照北京复兴医院医改的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正在进行积极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力争使我院医改迈出可喜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卢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