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21日,忻府区农委组织召开了全区范围内老果园改造工作会议。会议决定从2017年开始,用三年时间对该区老果园进行全面改造,逐步实现区域化栽培、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确保忻府区果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
忻府区水果种植历史悠久,主要有苹果、梨、葡萄、杏、桃等,总面积3万余亩。现有盛产期果园主要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栽植的,普遍存在品种老化、树冠郁闭、产量低、品质差、病虫害严重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区水果生产的发展。
此次改造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尊重农民意愿,统筹协调,遵循因地制宜、产业化经营原则,以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创建的“三品”提升为目标,推广高接换优、间伐减密、树形改造、果实套袋、土壤有机质改良、无害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主要技术,以“二改二减”(二改:改品种、改树形;二减:减少化肥使用、减少农药使用)为关键措施,达到“二提一增”目的(提高产量、提升品质、增加农民收入)。会议要求,果园改造由领导组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各部门、各乡镇办、实施村的职能作用,分工协作,明确责任,确保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达到预期目标。乡镇、村负责人是果园改造的主要抓手,负责果园实施面积、树种、品种、农户等基础数据的采集工作。果树专业合作组织或种植大户是果园改造实施主体,要发挥果树专业合作组织或种植大户在规模、技术、资源、管理上的优势,带动所有农户。有关部门要组织技术骨干深入果园改造的乡镇、村进行摸底调查,按照果树生产实际,认真制定老果园改造培训计划,编写老果园改造技术培训资料和技术操作规程。对老果园改造的农户,确保每户有一人参加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果树生产技术。同时要采取技术人员定点包村的办法,根据不同的农时季节,搞好技术指导,及时解决果农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杨建龙)
(责任编辑:籍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