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收养孤残弃儿的农妇郭改然小记

郭改然和她的孩子们
郭改然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28年来周而复始地做着一件看似简单而繁琐的事,做饭洗衣,精心照料着一个又一个孤残弃儿。她是孩子们最爱最亲的“妈妈”。
超越血缘的大家庭
1989年初春的一天,郭改然和丈夫骑车去县城看望上学的儿子。行至半路时,她听到了路边传来一阵又一阵婴儿撕心裂肺的哭声。郭改然不假思索地停下车子,抱起了冻得发紫的孩子,调转车头赶回家里。同年夏天,在原平市医院的大门口又捡回一个双目失明并患有脑瘫的小男孩。这一年,郭改然34岁。
两个捡来的孩子进家后,本来拮据的七口之家更是捉襟见肘,体弱多病的公婆、上学的三个儿女,仅靠丈夫的工资和耕种土地为生的一大家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两个残儿不仅需要奶粉喂养,还需要三天两头的医药检查护理,更为繁重的是日常喂养。她一个人既要照顾年迈体弱多病的公婆,又要为在外乡上学的两个孩子做饭洗衣,还要耕种土地,起早摸黑地喂养两个嗷嗷待哺的残疾婴儿。不久,在村下乡的干部得知情况后向民政局反映,对两个残疾孤儿给予生活补助。随后,郭改然又陆续抱回两个,民政局送来两个,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家庭成员越来越多,截至目前,共收养残儿36名,现有17人,被其他人收养9人,夭折10人。
酸甜苦乐的“大杂烩”
回想过去,一间15平方米的农家小屋,时时弥漫着被病痛折磨的残儿的哭叫声,脑瘫残儿卧床不起、智障残儿不懂人事、失明肢残儿童生活不能自理、新生残儿的特殊护理、病儿的治疗、护理……洗衣、做饭、休息,照顾公婆、辅导自家孩子的学习,生活乱成了一锅粥。在化肥厂当装卸工的丈夫不得不辞去待遇很高的工作,和她共同料理“全家”的饮食起居。残疾儿童的吃喝拉撒全无规律,喂养起来很艰辛。然而,最让人感到无助的还是孩子们的生病期护理。比如,痢疾、感冒,如有一个生了病,其他残童无一幸免,全部互相传染。孩子们被病痛折磨着,她和丈夫跑前跑后,晚上你要吃药,他要喝水,有的还哭着让抱。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尽管她们为残疾儿童千方百计地进行治疗,但由于农村医疗条件有限,再加上有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患有绝症,28年来已有10个小生命像秋天落叶般凋零。一次次的离别,一次次看着自己亲手喂养的小生命在自己的怀里闭上眼睛,她和丈夫的心在滴血,悲痛难忍。唯一感到欣慰的是,他们虽然生前被父母抛弃,却也在慈爱的养父母怀抱里度过了短暂时光,享受了生命的快乐。
常年累月的睡眠不足,终使郭改然积劳成疾。她常感到心慌气短,饮食不思,好几次不得不住进了医院。家里只有靠左眼无光、右眼高度近视的丈夫来料理,屎尿经常粘在他的脸上、手上、衣服上。在医院的日子里,郭改然日夜挂念着20多个孩子和丈夫,待病情稍有好转,就一再请求医生出院。临走前,主治医生一再叮咛说:回去后,一定要好好休息,不然你的病情会越来越严重。然而,当她一踏进家门,孩子们滚的滚,爬的爬,“妈妈回来了”,孩子们叫着蜂拥而来,有的紧紧地贴在背上,有的扒在脸上亲吻她,孩子们都争着喂她和丈夫从医院带回来的“好吃吃”……她看着可爱的孩子们,轻轻地抚摸着她们,泪如雨下。
28年如一日,郭改然重复着“喂奶、饮水、换尿布、倒屎、擦屁股”的操作流程,这边哭,那边笑,放下这个,抱起那个,手臂上抱的,怀里坐的,抱腿的,环腰的……繁琐而忙碌的生活伴随着每一天,自己不梳头不洗脸的日子十有八九,有时甚至连饭都吃不上。尽管这样,看着残童一天天长大,她心里总是暖乎乎甜滋滋的。简陋的农家小屋演绎着超越血缘的亲情,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扛起了一个由17名残童组成的特殊大家庭,使36个被遗弃的残疾儿童重新找回了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母爱,她让每个孩子都有了家。
得知她的感人事迹,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目前,孩子们已经住上了购置的新房。原平市民政局每月发给每个孩子1060元的生活费。房子宽敞了,日子不紧巴了,日常生活有了保障。在她和爱人的感召下,儿子、儿媳也逐渐进入角色,每天接送孩子们上下学。不能到学校上学的,由她的儿子亲自执教,在家里办起了幼儿园。如今,所有残童都能坐在教室里学习文化,尽享儿时乐趣。
大爱精神汇流涌动
专注慈善28年的原平市楼板寨乡楼板寨村郭改然,2009年,她被原平市妇联和总工会授予“和谐家庭”光荣称号;2010年,她被忻州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同年被评为“中国儿童慈善30年感动人物”,并荣幸地出席了颁奖晚会;2012年,她被原平市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2014年,她被推选为为山西省第五届道德模范、山西省十大杰出母亲、山西省最美家庭和全国最美家庭候选人。
这些年来,她除了精心呵护孩子们外,也帮助了不少的人,在楼板寨医院给袁家庄、串道的病人暂付住院费、取药费,给本村的88岁何换针老人洗衣、送饭,有时晚上还与老人做伴。她自筹资金组织起由20多名妇女参与的秧歌队在周边村演出,受到群众的好评。在楼板寨这个小山村的每个角落,都传颂着她用“爱”编织的故事。
28年来,郭改然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热情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奉献着爱心。一路走来,她并没有感到孤独,相反,却感到无限的幸福。她把母亲这一最无私、最伟大的爱给了36名孤残弃儿,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她,大爱无疆,大爱永恒!(贾秀琴)
脑瘫、肿瘤、瘫痪……孩子们各有各的缺陷,各有各的来处。28年来,郭改然用无私托起了大爱,用真情传递着温暖。她用坚持和奉献,含辛茹苦抚养孤残儿的感人故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她扶危济困、爱幼助残的中华美德,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与爱戴。
母亲是一首歌,她承载着一个家的故事;母亲是一首诗,书写着朴实的乐章…… ——编后语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