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不少地方由于贫困面广、程度深,而扶贫资源相对有限,没法做到全覆盖,扶贫工作只能有重点地推进。一些干部急于出成果、树典型,也在数字上动心思,大做表面文章,不看贫困对象实际,不管扶贫对象家庭最需要什么,在扶贫工作中搞千篇一律,浮在面上,蜻蜓点水,不但不能有效帮助贫困对象,还让困难群众对扶贫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这种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与以往扶贫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加突出“精准”,整个脱贫过程就是通过精准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跟踪问效、精准脱贫成效,最终达到脱贫摘帽的目标。这就要求在扶贫工作中做到点对点、面对面,找准致贫的根源,切中问题的要害,精准施策。如果持有避重就轻、点到为止、混日子的心理与态度,那么脱贫摘帽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这是我们必须杜绝的。
精准扶贫要防止“蜻蜓点水”,首先必须摸准真实情况。中央强调指出,扶贫要坚持精准扶贫,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而要做到精准,首要一点就是要精准摸查扶贫对象的实际。人们常说,对扶贫对象要坚持“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只有精准了解扶贫对象到底缺少什么、急需什么,才能知道帮什么、扶什么,进而做到精准施策,真正做到瞄准靶心,精准发力。
精准扶贫要防止“蜻蜓点水”,关键在于抓住“ 关键少数”。脱贫攻坚,关键在人,成败在党员干部。扶贫攻坚是检验各级干部素质和锻炼党员干部的战场,需要各级干部下深水、摸实情、出实招,尊重客观规律,坚持谋事、创业、做人要实,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勇于担当、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盛人云)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