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新型工业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重点,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推进创新,以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为先行的新型工业实现历史性突破,为新型工业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2户,比2010年增加44户;完成工业增加值255.1亿元,同比增长0.8%,增幅位列全省第四,较2010年增长54.6%,5年间年均递增8.6%。“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对GDP的贡献率依次为72%、58.5%、63.6%、64.7%、36.4%。工业总量增长、占比下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皆取得历史性突破。
——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成绩显著。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延伸开发步入新境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全市煤炭资源整合后保留的81座煤矿,5年生产煤炭29105.88万吨,其中2015年原煤产量6117万吨,同比增长11%。“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年均增长15.8%;2015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5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提高产业机械化、信息化水平,科技投入1.2亿元,有效保障煤炭科技进步和安全开采,我市获得山西省煤炭科技进步一等奖。电力产业扩容提质全省领先。全市紧紧抓住山西国家综合能源基地、晋北千万千瓦级现代化大型煤电外送基地和晋北风电基地建设机遇,把电力产业扩容提质作为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的重点,巩固发展火电,大力开发风电等新能源。
——煤化工产业推进有力。原平天瑞铝业有限公司石油支撑剂项目、静乐县建明煤制品加工项目、开发区同德化工技术中心项目加快建设。五寨400万吨煤制油、2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油气一体化项目列入《山西省晋北现代煤化工基地规划》。保德海通燃气、岢岚道生鑫宇等一批重点煤化工项目完善了前期手续。
——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势头看好。山西金宇超细煅烧高岭土、山西欣宇磁业钕铁硼产品等一批新材料生产形成规模。金瑞、天宝、双环等企业风电装备制造产品打开新的市场。粉煤灰节能锅炉的市场份额稳定增长。阳煤忻通、美新通用、佳诚液压、晨辉锻压等煤机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氧化铝2015年产量达287万吨,是2010年的2.2倍,五年年均增长17%。法兰2015年产量达34.8万吨,是2010年的2.4倍,5年年均增长19.3%。
——产业集聚区建设步伐加快。“十二五”末,全市15个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556.3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3.41平方公里,落地开工项目189个,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5亿元。原平循环经济园区列入省级开发区。忻州经济开发区等一批园区建设实现突破。
2015年,7个县(市、区)10个市级工业园区入驻企业89户、规模以上企业32户,工业增加值达到66.4623亿元,占7个县(市、区)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6.06%。发展“飞地经济”,推动跨县域要素整合、板块协同、区域联动,结构进一步优化。忻州经济开发区与定襄、五台、岢岚签订发展飞地经济协议。定襄“飞地经济”园区投入资金1.1亿元,初步实现“五通一平”,6个项目总投资12.68亿元。(郭浩东)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