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共忻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即将召开,政协第四届忻州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和忻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也相继召开。在这喜迎盛会的时刻,我们回顾过去,心潮澎湃,展望未来,豪情满怀。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懈奋斗、主要指标明显进步的五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历史任务,在中共忻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列保持靠前,一批符合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生态环保的产业龙头项目加紧建设、竣工或投产,重大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创卫取得突出成效,城乡环境更加宜居。特别是去年以来,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确立了“1661”发展战略,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新提升,不断开创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的新局面,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即将召开的中共忻州市第四次党代表大会,标志着忻州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新起点,忻州310万人民应当满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忻州发展献智出力,创造新业绩。《忻州日报》作为中共忻州市委的机关报,为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鼓舞人心,促进发展,从今日起推出《辉煌成就——迎盛会话发展》系列述评,全方位报道我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所取得的新成就,以飨读者。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极不平凡而又成就辉煌的五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系列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致力稳中求进,努力攻坚克难,坚持“产业第一、项目至上、企业为重、服务为本”,沉着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国民经济在克服困难中奋力前行,取得了总量增长、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后劲累积的新成就。
——经济总量较快增长。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强化政策落地,及时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针对性文件和具体措施,着力破解突出困难问题,千方百计稳增长,有力保障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81.2亿元,比2010年增加239.7亿元,年均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5.1亿元,较2010年的165亿元增长54.6%,年均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11.2亿元,年均增长12.9%;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9501万美元,年均增长9%。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位次总量前移,增速靠前,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五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忻州实际,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以创新驱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财政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末,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8.7亿元,比2010年增长86.1%,年均增长11.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达到242.1亿元,比2010年增长88.3%,年均增长13.5%,重点领域民生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十二五”末,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52元,比2010年增长9769元,五年内年均名义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0元,比2010年增长3104元,五年内年均名义增长13.7%。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三个突破”,推进“六大发展”,扎实做好煤与非煤“两篇文章”,坚定不移调结构,立足实际补短板,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成效明显,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民营经济长足发展,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所有制结构得到优化提升。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0.8:44.8:44.4调整到2015年的9.4:44.7:45.9。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015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256.14亿元,占到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7.6%,比“十一五”末提升3.33个百分点。
——发展后劲不断累积。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增量带存量的突破口,持续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积蓄发展后劲。“十二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以年均21.4%的速度高速增长,超过全省增速8.1个百分点,2015年投资完成额较2010年实现翻倍,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20亿元,“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4069.5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7倍。这些项目和投资,不仅为稳增长作出积极贡献,也为全市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郭浩东)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