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麦可思研究院的《2016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公布了2016 年中国热门及冷门职业,其中中小学教育、互联网开发及应用、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均是社会需求最多的职业类,而机械/仪器仪表、建筑工程、机动车机械/电子,则是社会需求量降低最多的职业类(《中国青年报》)。
六月流火炙烤着大地,也焦灼着考生和家长的心。高考场上的较量已经结束,在等待成绩出来的这段时间,填报志愿成了考生和家长最关注的事情。面对如今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选个就业面宽好专业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未来个人的职业发展。但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专业“冷热”变幻莫测,当年的热门专业可能在第二年就“暗淡”成冷门专业,而这受到了来自于高校专业设置、社会需求、考生追捧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如果一味追求“热门专业”,极有可能在大学四年后面临“就业冷门”。
考生在选择专业时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综合判断自己该锁定哪些高校,适合学习什么专业,切不可盲目跟“热”。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光看“冷、热”、不管兴趣选择专业,那么极有可能造成大学四年的荒废和前途的渺茫。而有了兴趣的驱使,即使是冷门专业也有动力学好学精,成为稀缺人才,求职时自然也是香饽饽,进而做自己喜欢的事业。(实习记者 王菲)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