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北京通州街头人工呼吸救乞丐的“ 最美女孩”李志敏、如今南京公交车上危急关头踩下刹车拯救乘客的80后小伙智杰,一个在寒风凛冽的北京街头,一个在草长莺飞的六朝古都南京,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个善义之举,却因为他们共同的籍贯——忻州市定襄县,从而促成了两者完美的交集。
定襄地域不大,却自古民风淳朴,春秋时属晋国,战国归赵国,先民们秉承性格豪爽、仗义疏财的晋赵遗风,历史上有为保城池、誓死抵御蒙古军的县令周鼎;捐俸积金、赈济本县百姓的国子监祭酒傅新德;更有自撰墓志铭,以“救人每从于井,用人不觉其欺”自居的西河先生李镕经……特别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多少定襄儿女义无反顾地汇入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仅1937年底,定襄县就有800多名青年参加八路军,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定襄县先后有1200名热血儿郎为国捐躯。
如此深明大义又义无反顾的品格,一直成为定襄人行走天下的行为准则,并且前赴后继、一脉相承。善义之举从来都是国学中所推崇的要义,虽是精神信仰中一个很小的部分,但善义的普及和认知的趋同必然会对精神信仰和价值追求产生良好的蝴蝶效应。
在现实生活中,雷锋并没有走远,英雄仍在坚守。就在定襄,就在两个年轻人身上,善义的接力赛正不知疲倦地奔跑。善义的火花璀璨夺目,照亮的不仅是被救助者,更重要的是照亮了世道人心。
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李志敏、智杰两个普通的定襄青年用行动为我们做了最为具象也最为生动的诠释。(杨晋林)
(责任编辑:李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