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政务应用须告别“数字包袱”
2025年11月27日 08时46分   山西日报

不久前,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提出政务AI大模型部署应务求实效,切实防范“数字形式主义”。同时也强调,政务部门应探索构建“一地建设、多地多部门复用”的集约化模式,防止形成“模型孤岛”。

当前,人工智能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我省多地积极探索,太原市小店区推出“数通小店”平台,大同市上线AI公务员“DeepTong”,晋中市创新打造“晋心i”智聊助手,展现出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态势,在提升行政效率、优化服务体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不同层级、部门各自为政,重复开发功能相近的系统;运维力量分散,有的部门人满为患,有的则无人问津;部分应用上线后缺乏持续更新,最终可能成为“僵尸App”。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的同时,也会带来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削弱政府数字化建设的公信力与实效性。

对基层而言,一些政务应用不仅不能“数字赋能”,反而成为形式主义的“数字负担”。比如被强制下载推广、定期打卡,上传不必要的截图或视频等工作痕迹,还要完成刷分任务;或在不同政务应用上就同一事项或工作进行多头填报、重复索要数据……

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贵在精准、重在实效,切忌贪多求全、盲目跟风。2023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刹住通过数字化手段变相加重基层负担的歪风”“整合功能重复的政务应用”。

推动政务应用集约化运维,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举措。山西已迈出坚实步伐。去年《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印发,要系统重构一体化平台,推动各类政务系统深度整合、数据高效共享,从机制上破解“信息孤岛”“系统林立”难题,为防范“数字形式主义”夯实制度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自今年7月起推进政务应用集约运维改革,整合全区技术资源,统一调度运维力量。改革前,78个部门中21个自建技术团队,标准不一、资源浪费;57个部门则无专职运维力量。改革后,9人即可服务全区所有部门,信息化人员精减76.3%,应用系统压减39.3%,运维成本降低30%,实现了资源集约、效能提升的双赢局面。这一经验值得我们深入借鉴。

政务数字化不是“技术秀场”,更不是“政绩工程”,而是服务群众、提升治理的务实举措。无论是AI类应用,还是其他政务系统,应统筹减负和赋能,集约高效、便民利民,坚决杜绝“重建设、轻管理”“重数量、轻质量”,避免盲目追求技术领先、概念创新,切实防范“数字形式主义”。这是“过紧日子”的题中之义,也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何勇海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