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全运、全运惠民。近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在粤港澳三地如火如荼地进行。赛场内外,不仅有顶尖运动员的巅峰对决,更有普通民众广泛参与的群众赛事。“站上全运会领奖台的那一刻,体会到这份荣誉不仅是队员们日复一日拼搏的回报,更是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的缩影。”这是山西省毽球队斩获银牌后发出的感慨。当越来越多的普通体育爱好者登上高水平的赛场,全运会不仅续写着竞技场上的精彩比拼,更成为全民共享的体育嘉年华。
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首次设立群众比赛项目,为普通民众搭建起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把群众性体育纳入全运会,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就更好起到了举办全运会的作用。”从十三运会设立19个群众比赛项目,到今年十五运会群众赛事活动达到23个大项166个小项;从传统的乒乓球、羽毛球到喜闻乐见的舞龙舞狮、健身气功;从8岁稚童到81岁银发长者,全运会的“全”字内涵已从传统的“全国性”扩展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龄友好”,广大体育爱好者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全运故事。
体育为人民健康筑基,群众体育发展为体育强国筑基。十五运会在全国掀起了全民健身热潮。借全运会东风,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翼齐飞”,让“体育+”进一步撬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让更多人共享体育发展成果,正当其时。
有效解决“健身去哪儿”问题,是夯实全民健身的基础和保障。近年来,我省在新建场馆“增量”、老旧场馆“提质”上下功夫,截至2025年8月,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2平方米,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初步形成。近日,太原环西山—汾河“骑行+”户外运动目的地入选国家首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名单。这份殊荣启示我们,要打造与城市风貌、城市文脉相适应的绿色运动场景,拓展全民健身新空间,完善户外运动配套设施,满足群众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活动需求。
着力构建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是激发全民健身新活力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体育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提振着人们的精气神,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从“村BA”“村超”再到“苏超”,不仅点燃了乡村,也唤醒城市。在我省,群众体育也已形成“月月有赛事、县县有活动”的格局。为健康山西建设注入新动能,还需培育更多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推动更多体育赛事出圈出彩。
努力激发“体育+”的乘数效应,是推动全民健身向“优”发展的有力引擎。十五运会期间,大湾区的旅游、餐饮、零售热度迅速攀升。2024太原马拉松赛,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71亿元,带动间接经济效益3.41亿元。实践一次次印证,高质量的精彩赛事,可以撬动经济、文化与民生同频共振。推动更多赛事燃起来、产业融起来、群众动起来,让“流量爆点”转化为“经济支点”,就能为全民健身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人人参与体育,体育造福人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加快建设健康中国”。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让体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陈力方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