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江西庐山11名驴友违规探险致1人死亡,10人获救后被追偿7.4万元救援费用”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此次事件中,违规探险活动组织者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全体参与者被追偿高额救援费用。这起案例,为违规户外探险行为敲响了警钟。
人迹罕至的森林、地势陡峭的悬崖、舟楫难通的孤岛……近年来,不少游客为追求探险刺激,将目光投向无人之境。那些几乎无人踏足的区域,被“驴友”标记为“宝藏打卡点”。然而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共发生户外探险事故335起,导致84人死亡、92人受伤、11人失踪。因违规探险导致受困的案例,更屡见不鲜。户外探险,发生危险时尽最大可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必然要求。但部分“驴友”无视禁令、擅闯禁区,将自身置于险境的同时,也给公共救援带来沉重负担。
涉足严禁进入的区域探险,本身已越过了法律红线。相关自然保护区条例早有规定,一切单位或个人都不得随意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旅游法也明确规定,旅游者接受相关组织或者机构的救助后,应当支付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显然,探险不能等同于冒险,自由不能凌驾于规则之上。
户外探险的健康发展,离不开规则与责任的托底。“谁违规”理应“谁担责”,明确了法律责任,这无疑有利于引导探险活动走向规范化,减少悲剧发生。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