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候鸟归 生态兴
2025年10月31日 10时15分   山西日报

近日,山西迎来大批越冬候鸟:平陆黄河湿地首批白天鹅翩然而至,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里,天鹅、鸿雁、白鹭等数十种鸟类嬉戏觅食,悠然自得。与此同时,我省2025年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暨秋冬季候鸟“护飞行动”正式启动。候鸟翩跹、岁岁往返,不仅为三晋大地增添了灵动生机,更是我省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有力证明。

生态环境好不好,鸟儿用翅膀来投票。候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生存环境有着严苛要求,充足的食物、洁净的水质、安全的栖息地缺一不可。也正因如此,候鸟成为反映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物种”。候鸟的到来,不仅取决于季节变迁,更是对一片绿水青山的郑重选择。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候鸟的迁徙与落脚,折射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思考。从生态的角度来看,候鸟的迁徙是一场维持生态平衡的“交响乐”。通过迁徙,候鸟不仅能实现自身种群的生存与繁衍,更成为大自然的“搬运工”,促进植物传粉、种子传播,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丰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从经济的角度而言,候鸟迁徙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和游客前来观赏,观鸟逐渐成为人们亲近自然的生活与休闲方式,“观鸟经济”成为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因此,保护候鸟,不仅具有生态意义,还有经济意义。

保护候鸟,关键在于筑牢其生存根基。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候鸟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我省地处黄河流域中游,拥有森林、草原、湿地等多样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资源丰富。近年来,通过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一泓清水入黄河”生态保护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得以优化,为候鸟提供了良好的繁衍生息条件,候鸟种类与数量双双增长,绿水青山正转化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保护候鸟,需要科学的保护手段。保护越科学,生态底子越扎实,生态文明建设越有基础。我省针对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点区域,采用“无人机巡航+地面网格化巡护”的立体防控模式,对候鸟栖息地开展全天候巡护;同步推进“护飞行动进万家”,通过观鸟课堂等载体,开展科普活动,让生态保护理念逐步融入公众日常,让候鸟保护逐渐内化为自觉行动。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山西的实践生动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候鸟翩跹的湿地,观鸟旅游、生态摄影等新业态正悄然兴起,带动住宿、餐饮、“鸟导”等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珍稀鸟类频频亮相,为未来开发独具特色的生态IP创造了条件。

未来,山西可以拓宽思路,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路径,依托候鸟迁徙落脚之机,培育“观鸟经济”,开发文创产品,设计生态旅游路线,在满足人们对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享受生态文化需求的同时,让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动能,实现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李欣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