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以平凡微光汇聚温暖力量
2025年10月22日 09时37分   山西晚报

在运城市盐湖区南街,一间不到十平方米的理发店,招牌上写着“美臣3元理发店”。20多年来,店主杨梅始终维持3元理发的价格,从未涨价。不少老人即便搬离老城区,仍让子女专程送他们前来理发。一剪一梳,剪去的是头发,留下的是温情。

在垣曲县毛家湾镇,12路公交车司机姜吉每天行驶在同样的线路上。她会主动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遇到老人过马路,宁可多等也不鸣笛;看到行动不便的乘客,她会下车搀扶,轻声说一句:“慢点走,不着急。”举动并不复杂,却让许多乘客感到安心。

杨梅和姜吉,是千千万万基层劳动者的缩影。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把一件件小事做实、做细、做长久。

在市场机制主导服务定价的今天,3元理发早已低于行业水平。杨梅并非没有压力,但她选择坚持。她说:“我就是个理发的,能帮就帮一下。”在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中,正是这种充满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小店铺、小商户,铺就了城市温暖的底色。

姜吉的公交车,每天往返于城乡之间。车厢不大,却成了许多乘客记忆中的“温情驿站”。她觉得“应该这么做”。这种“应该”,正是社会文明的底座。它不靠口号维系,而靠无数普通人日复一日地自觉践行。

真正的文明,往往不在统计数据里,也不在宣传展板上,而在一次耐心的等待、一句轻声的叮嘱、一个不涨价的决定中。杨梅的剪刀,剪的是感情;姜吉的方向盘,握的是责任。她们用最平凡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小个体,大能量”,什么是“小人物,大情怀”。

社会需要英雄,但更需要千千万万像杨梅、姜吉这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坚守的人。文明的进步,不靠一时的感动,而靠持久的坚持;城市的温度,不靠华丽的装点,而靠点滴的善意累积。

让这样的坚守被看见,让这样的平凡被尊重,我们就会微光成炬,温暖可及,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

王忠明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