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弘扬“短、实、新”文风
2025年10月22日 09时35分   山西晚报

改文风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风,但“写文章不能言之无物,更不能像懒婆娘的裹脚布”,倡导“短、实、新”,反对“长、空、假”,无疑是永恒的追求,也是适应阅读新需求、传播新形势的必然要求。

——编者

文需言约意丰

畅满增

文章之优劣,不以长短论。任何时候都有必要提倡“文需言约意丰”——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

老子是集“言约意丰”之大成者。《道德经》短短81章5162个字,却清晰阐明了“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与处世智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祸福相倚”“上善若水”“大巧若拙”等箴言典故,迄今仍给世人以心灵安慰和思想启迪。

从“言约意丰”入手,匡正文风会风,历来是治国理政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历代理论创新成果,无不体现“短、实、新”的鲜明风格,立意高远、内涵丰富,语言凝练、逻辑严密,既把握时代脉搏,又回应现实关切,为全党全社会树立了文风典范。

当前,面对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信息爆炸的时代环境,更应治理“长、空、假”,提倡“短、实、新”,让文风更清新,让表达更有力,让文章言简意赅。

文贵言之有物

李慧勇

文而无质,其行不久。一篇文章若只堆砌文字、炫耀技巧,忽略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再华丽也像无根的树,经不住风雨。真正让文章立得住脚的,从来不是表面的精致,而是承载思想、传递价值的内核。文字的魅力藏于朴实之中,朴实文字如山间清泉,无需雕琢便自带力量,能精准传情、直抵人心。

反观当下,一些地方转发上级文件时习惯于照抄照搬、不加消化;起草讲话稿时,多是东拼西凑、复制粘贴,读来空洞无物,品之索然无味,用时毫无实效。

从“反对党八股”到倡导“短、实、新”文风,我们党历来强调文章要“有的放矢”,始终贴近群众、回应关切。要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文章,需转变思想作风,将更多精力投入实际问题研究,沉下心摸实情、挖根源,勇于直面问题、敢于揭示矛盾、善于提出对策,做到实实在在、直奔主题、言简意赅、实话实说,让文章不再成为“纸上谈兵”的摆设,而是推动问题解决的利器。

改文风是一场刀刃向内的党性锤炼。唯有将“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融入笔端,让文章褪去虚浮、回归本真,方能以文风之“实”涵养作风之“真”,为事业发展注入扎实力量。

在“新”上求突破

郑娜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文风印记。新时代,我们需要与之适配的文风,成风化人、润物无声。当下有些文章,或冗长空泛乏味,或官话套话连篇,共同点是缺乏“新”,需要在“新”上找突破。

“新”在于思想深处。文风背后是作风。走出文山会海,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百姓心声,感知时代脉搏,文字才会更加有思想、有感情、有味道、有力量。正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应扎根时代沃土,讲好鲜活生动的中国故事。

“新”在于表达方式。全媒体时代,刻板说教难入人心。我们当学韩愈“自树立、不因循”,避陈言、去俗套。借鉴新媒体语态,巧用时代热词,做到新而不浮,活而不俗,让主流声音“破圈”传播。

“新”在于传播语态。古人“文以载道”,新时代需“以新传道”。少打官腔,多说人话;少些居高临下,多些共情共鸣。从好故事切入,从真问题破题,触动人心、激发思考、引起共鸣。

总之,文章需做到“五个新”:谋篇上有新立意,思想上有新观点,视野上有新角度,材料上有新素材,语言上有新表达。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