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创新思政课程 讲好抗战故事
2025年10月17日 10时00分   山西日报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其中强调,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久前,全省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主题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做光荣自豪中国人”的“思政大课”,在这堂生动的思政课中,通过AI技术,阳泉市上站小学一名小学生与他曾参加过百团大战的大太爷爷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特别“对话”。这一刻,抗战精神以一种震撼而温暖的方式,深深触动着孩子们的心灵。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鲜活地融入“大思政课”,已经成为培育时代新人的有效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作为红色资源大省,山西拥有3400余处红色文化遗址,这为全省大中小学生上好思政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以“红色引擎”驱动思政课程创新。

思政教育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教学场域的拓展。将教室“搬到”历史现场,使课本中的知识变得可触可感,极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太原学院“红色晋阳”实践课程组织学生深入抗战遗址,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家国情怀,深刻体会和平的来之不易。这种现场教学、沉浸体验的方式,让抗战精神和爱国情怀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内心,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技术赋能让抗战精神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山西传媒学院运用VR技术打造数字化展馆,让红色资源在云端获得新生;山西经贸职业学院“数智红途”团队借助数字化手段,为无名烈士墓建立电子档案。这些创新实践不仅打破了时空限制,拓展了思政教育的覆盖面,更以生动立体的方式提升了教学实效性,让革命历史以更加直观、感性的方式呈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理解深度。

情感共鸣的深度营造是思政教育入脑入心的关键。山西大学组织师生奔赴黄崖洞兵工厂旧址,通过实地探访、主题讲解与现场展演相结合的方式,创设出强烈的情感共鸣点。这种浸润式的情感体验,让抽象的历史化为具体的记忆,使学生在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中传承红色基因。春风化雨、温润心灵,思政课要真正发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核心作用,在润物无声中为学生成长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应当着眼引导人、感召人、凝聚人、塑造人。借助场域拓展、技术赋能与情感共鸣,山西各学校的思政教育呈现出多维度、立体化的生动图景。这些创新实践既是教育规律的回归,也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一方面折射出思政教育正在实现从知识的单向传递,向构建历史与当代对话、理论与实践交融、情感与理性共鸣的教育生态转变。另一方面重塑了历史教育的温度与深度,使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育人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百团大战纪念馆时强调,要讲好抗战故事,把伟大抗战精神一代代传下去。抗战精神的当代传承是一项需要常做常新的时代课题。实践证明,唯有让思政教育回归生活、回归体验、回归情感,才能在新时代讲好抗战故事,激扬起中华儿女共襄复兴伟业的壮志豪情。

胡颖楠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