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过紧日子与提振消费并不相悖
2025年10月14日 10时09分   山西日报

制度篱笆越扎越紧,过紧日子落细落实。新修订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带头过紧日子”进一步成为党政机关的行动自觉。但也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过紧日子会抑制消费。事实上,过紧日子与提振消费、扩大内需并不相悖,非但不是抑制消费、不会影响工作,还会将更多资源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激发市场活力。

首先,过紧日子“紧”的是奢侈浪费,而非民生保障和合理消费。新修订的《条例》明确指出,浪费是指“违反规定开展不必要的公务活动,或在履职中超出标准、不当使用公共资源”的行为,主要针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超标准接待、豪华装修等不正之风,而非保障正常履职的合理开支。截至2024年,全省“三公”经费支出已连续11年“只减不增”,年均降幅超过6%。过紧日子省下的资金,精准投向教育、医疗、养老等关键领域。民生保障越牢固,消费信心就越强劲,这是提振消费最深厚、最可持续的基础。

再者,公务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极小,指望靠公款消费拉动内需,不仅会扭曲市场机制,更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公务消费本就应严守规矩、取之有度。过紧日子不仅不会抑制消费,反而会因此正确引导消费、带动理性消费。过紧日子就是要通过优化支出结构,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节约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今年,我省已预拨44.44亿元支持“以旧换新”,安排323.82亿元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投入5700万元补助农产品上行物流,把过紧日子省下的“真金白银”,转化为撬动居民消费、改善消费环境、释放内需潜力的有效抓手。

还有,过紧日子倒逼政府提升工作效能,能为提振消费提供更优服务支撑。《条例》强调“提质增效”“科学统筹财政资源”“加强绩效考评”“推动重要政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财政资金使用从“重投入”向“重产出”转变,让行政资源更高效地服务于经营主体和人民群众。比如,我省推行公务差旅信息化管理、建设政务信息系统统一平台,通过制度创新和科技赋能,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同时,严禁无实质内容的考察调研、层层陪会,让干部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服务企业、优化环境、推动发展中去。

更重要的是,过紧日子具有强大社会示范效应。目前,山西省本级新能源汽车新配占比达51.61%;山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省直机关7个集中办公区食堂推行“小份菜”“半份菜”;芮城县委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的“光储直柔”项目一年累计减碳约116.9吨……这些举措不仅降低政府机关运行成本,更引导公众从“要我节约”转向“我要节约”,为新型消费注入可持续动能。

“紧日子”里有担当,“紧日子”里谋发展。政府服务效能提升了,市场活力才能充分释放。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把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必将节约更多“三公”经费,更好增进民生福祉。

郑娜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