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整治药品保健品“坑老” 多举措护航银发健康
2025年07月22日 11时09分   山西日报

每日清晨7时,笔者朋友78岁的老母亲都会准时观看养生直播。不到一年时间,老人从线上线下购买保健品已花费上万元。延龄膏、熊胆粉、活体干细胞……老人罹患高血脂、高血糖,不愿吃药,却笃信各种保健品,让朋友担心又无奈。

这样的事情并非孤例,而是长期存在的社会痛点。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7月8日公布的打击养老领域虚假宣传典型案例中,古交市某养生馆销售的诺丽果粉宣称能“清除癌症DNA致癌物高达90%”,实际仅为普通食品。在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诱骗下,近600名老年人相信其产品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癌症肿瘤等疾病,以每瓶近400元高价购买成本仅10多元的保健食品,销售金额高达1100余万元。这些欺诈销售行为不仅造成老年人财产损失,还延误疾病治疗,威胁生命健康。

截至2024年末,山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778.99万人。随着老年群体数量增加和健康意识增强,老年人药品、保健品市场需求日益旺盛。但一些不法分子却将“黑手”伸向老年人,利用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手段推销伪劣产品,且手法不断翻新。一方面,他们从传统的线下“会销”模式逐渐转向线上直播、微信群营销,跨区域、匿名化等特点大大增加监管难度。另一方面,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快递信息等方式锁定有慢性病的老年群体,实施“精准诈骗”;他们还利用老年人认知盲区,以“量子技术”“古法秘方”等伪科学概念包装产品,把保健食品“神药”化。有的老人被洗脑后不听家人、医生劝告,甚至拒绝配合维权。

此类“坑老”“骗老”事件严重破坏市场竞争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7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防范私域直播间老年人药品、保健品消费陷阱。前段时间,该局还部署在全国开展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查处假借专家义诊、健康咨询等名义,借助各类论坛、康养旅游、老年大学、养老服务机构等场景和形式,夸大普通商品或者服务的功效,夸大药品功效疗效,向老年人推销、售卖伪高科技产品、养生理疗产品、保健品、养老服务等行为。这一系列举措,彰显了监管部门根治乱象的决心。

整治药品、保健品“坑老”“骗老”,不仅是一场深度净化市场秩序的监管之战,更是一场“守护夕阳红”的民生之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形成合力,构建全链条监管和社会共治体系。在源头管控上,应对涉老药品、保健品经营企业实施资质动态核查,严控“会销”“网销”等风险场景。可借鉴上海市杨浦区“数字监管员”模式,通过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对直播内容进行实时监测,实现违法线索即时预警和证据自动留存。在惩戒力度上,要让违法者“痛到不敢再犯”。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近期提起的涉老消费民事公益诉讼,正是通过司法手段强化震慑的生动实践。在基层治理中,应发挥网格员作用,对重点场所进行常态化巡查;并创新开展“你拍我查”活动,鼓励群众拍摄涉嫌违法行为,让每一位公民变身“监督前哨”,让不法商家无处遁形。

“坑老”骗局利用的是人类最根本渴求——对健康的珍视和对关怀的期待。治理“银发陷阱”,既需法律利剑,更需情感暖流。在加强宣传引导,提升老年人防骗能力基础上,要持续扩大完善普惠型老年健康服务供给,丰富社区文体活动,以家庭关爱填补老人情感需求真空。

老年人合法权益保护,一头连着家庭幸福,一头系着社会和谐。惟有以全链条监管斩断“黑手”、以多元化共治筑牢防线,才能让银发群体守住健康与尊严底线,真正实现“老有所安、老有所护”的美好愿景。

邬帅莉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