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关“高铁不允许吃方便面”的话题引发热议,并一度冲上热搜。此前有网友发帖称,高铁车厢对方便面的食用有相关提醒,要求“旅客在乘车期间,请不要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有浓重气味的食品”。
经查询,中国铁路12306官网出行指南中的注意事项的确指出,由于旅客列车车厢属于封闭空间,为确保旅途环境良好和空气清新,乘车期间请勿食用榴莲、方便面等气味浓重的食品。铁路客户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证实,不含加热包的普通方便面可正常携带上车,但建议乘客尽量选择味道较小的食物,以免影响其他乘客。
部分网友对禁止食用方便面持赞同态度,认为高铁车厢作为相对密闭的公共空间,空气流通性较差,方便面冲泡后散发的气味浓郁且持久,容易在车厢内弥漫,给其他乘客尤其是对气味较为敏感的人群带来不适。一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乘客,可能会因方便面的气味引发身体不适;孕妇、小孩等群体也可能对这种浓重气味产生反感。从维护车厢整体环境和大多数乘客的舒适度角度出发,限制食用方便面具有一定合理性。
另一部分网友则对“禁泡令”提出质疑,认为长途旅行中吃东西是刚需,而方便面价格亲民、食用便捷,是不少旅客解决餐食问题的首选。针对有人将方便面与榴莲作类比,质疑者认为这是夸大其辞,榴莲气味独特且更为浓烈,对他人的影响程度远超方便面。此外,有网友还对铁路部门此举的动机产生怀疑,认为可能是为了推动自家高价快餐的销售。这些都加剧了公众对“禁泡(方便面)令”的抵触情绪。
这一争议的背后反映了公共管理中如何平衡不同群体利益与需求的难题。铁路部门出于营造良好乘车环境的初衷,制定相关规定本无可厚非,但在执行过程中,需要更加充分地考虑旅客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诉求。一方面,应进一步优化车厢内的通风系统,提高空气净化能力,降低食物气味对其他乘客的影响,努力从硬件设施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餐饮供应方面,铁路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丰富餐食种类,提高餐食品质,切实降低价格,提供更多性价比高的选择,以满足不同旅客的饮食需求。
处理此类争议时,铁路部门应更多注重沟通与引导,通过更加合理、人性化的方式进行说服解释,而非简单地一刀切。如在列车广播中增加温馨提示,告知乘客在食用有气味食物时尽量注意周围乘客感受,或者在车厢内设置专门的餐食区域,供有需求的乘客食用特定的食物。这样既能满足部分乘客的饮食需求,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其他乘客的干扰。
希望高铁“禁泡令”引发的争议能为公共管理带来丰富的启示。在制定和执行规则时,要充分权衡公共利益与个体权益,综合考虑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差异,通过优化管理措施,加强有效沟通与引导,实现公共管理的科学性与人性化,让每一位旅客都能在舒适、和谐的环境中,享受安全、便捷的出行服务。 (吴睿鸫)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