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来,从贺六十九到苗二满红,从王海元到苗混瞒,河曲县相继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风采卓绝的治河英雄,树起一座又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从荒山造林到小流域治理,从整沟治理再到综合开发、系统整治,河曲人民总能汲取时代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创新和优化治河模式,这些模式曾经在全市、全省、全国得到推广,发挥了“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进入新时代,河曲县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担当在河曲大地奏响了一曲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黄河大合唱”,一曲旧社会“走西口”的悲歌变奏成为一曲艰苦奋斗的壮歌、繁荣发展的欢歌。这是一场更加声势浩大、更加波澜壮阔的治山治水攻坚战。
岁月不居,长河奔流。河曲县几代人接力治河70载,淬练出战天斗地、勇于创新,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的治河精神,在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黄土地上创造了奇迹,建立了功勋;将一个水土流失严重、十年九不收的贫瘠之地改造成黄河岸畔的“生态明珠”。我们认为,这样的治河历程值得认真总结,这样的奋斗精神值得大力弘扬。本报今日推出长篇通讯《大河奔流歌未央》,就是要广泛宣传这种精神。我们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忻州篇章的伟大实践中尤其需要这种敢为人先、苦干实干的精神,要让这种奋斗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