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跨界传播 为害不浅
2024年03月13日 17时39分   人民网

全国两会期间,有委员指出“饭圈化”逐渐渗透到了体育领域,给运动员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和负面影响,建议提升公众对体育竞技本质的认识,建立健全网络舆论监管机制、强化运动员和粉丝之间良性互动,让运动员以最佳的状态出战,为国争光。

体育“饭圈化”,是当下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过去一段时间,从多位体育明星的遭遇可以看出:一些“饭圈”中的非理性行为频频发生在体育领域,“饭圈”乱象正在冲击体育等领域。2023年12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2.4%的受访者感觉近来体育“饭圈化”现象严重了。

“饭圈文化”外溢到体育领域的危害有目共睹。一方面,优秀运动员在控评、接机、跟拍、打榜应援、入侵房间等行为的围追堵截之下,难言个人隐私,心理压力山大。另一方面,在“流量至上”“泛娱乐化”“拜金主义”等畸形价值观引导下,粉丝不再关注赛事本身,而致力于为偶像博C位,无所不用其极。如此风气,曲解了奋斗的意义、稀释了荣誉的价值。

“乒丝”搅乱体坛;剧场“站姐”扰乱现场秩序;读书文学网站的经典作品被恶意打低分;熊猫饲养员被疯狂网暴;高颜值医生遭遇慕名“打卡”……种种迹象表明,“饭圈文化”煽惑下的过激行为正在向社会各个角落蔓延,甚至像历史研究等一些相对严肃的领域也深受其害。失序的“饭圈”已成“怪圈”,不断冲击社会底线、损耗社会正气,亟待纠偏。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已在互联网上受到广泛关注,庞大的粉丝群体也引发了各种社会话题和事件。据统计,2022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突破1.93亿。对于这些三观尚未成型的青少年来说,“饭圈”散播的这种画圈为牢、盲目崇拜、有你没我的负能量不仅有害身心,而且贻祸无穷。与此同时,在粉丝群体日以继夜的制造重复数据的过程中,大量资源被假数据所浪费,网络舆论空间也受到了污染和侵扰。

狭义的“饭圈”已经式微,但广义的“饭圈”正在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互联网上的几乎一切话题。将“饭圈”乱象外溢的苗头扼杀于萌芽,谨防“饭圈”乱象蔓延,需尽早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下好“先手棋”,建好“防火墙”。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