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2023年12月26日 10时02分   山西日报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抓好“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提高产业和就业帮扶实效,推动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

近年来,我省谋实策、出实招、求实效,用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有力的措施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迈上新台阶。其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改造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500所,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加基本医保全覆盖,农村6类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得到全面保障,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1500处。构筑好防止返贫的“防火墙”,就要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问题导向,全面监测排查,精准扎实帮扶,增强内生动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奠定坚实基础。

发挥社会救助民生兜底保障功能,守牢防止返贫底线。开展监测对象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进一步提升识别精准性、帮扶针对性,及时化解因疫因病因灾等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实行分类帮扶,精准匹配其需求。不断提高社会救助响应速度,确保救助机制介入的实时性,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好兜牢民生底线。

“线上+线下”双线结合,织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网。受不确定因素影响,会导致一些脱贫群众返贫。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大数据协同共享机制,不断创新防返贫监测“主动预警、及时干预”的方式方法。同时,加大对监测对象疑似数据、预警数据和帮扶退出的线下核对力度,实现防返贫动态预警、动态排查、动态清零。

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创业就业。发展产业是增强脱贫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脱贫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要健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突出我省农业特色优势,提供资金及技术支持保障,新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帮扶基地。支持脱贫户、监测户发展庭院经济。健全产业项目联农带农机制,将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支持的经营性帮扶项目联农带农情况纳入年度资金绩效评价。激活乡村产业发展,辐射带动脱贫农户就近稳定就业与持续多渠道增收,进而提高其生活水平,防止返贫发生的可能性。

激发内生动力,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保证脱贫人口不返贫,核心在于内生发展动力的增强。激发群众创业就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发挥乡村公益岗位就业保障作用,持续运营好就业帮扶车间和光伏产业帮扶项目。深入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更好发挥驻村干部、科技特派员产业帮扶作用,提高脱贫地区和脱贫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落实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举措。要以责任落实推动工作落实、政策落实,不断增强脱贫地区群众和脱贫人口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郭艳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