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主产区累计收购新麦2934万吨,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往年。夏粮收购进度快、质量好、价格稳、市场活,农民钱袋子鼓鼓的,种粮的积极性足足的。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习近平总书记6月27日给安徽省太和县的种粮大户徐淙祥回信,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实现粮食生产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把“中国饭碗”又稳又牢端在自己的手中意义重大。
丰产不丰收,最伤农人心。农民不愿意种粮,“谷贱伤农”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粮食生产同其他生产一样,都需要先投入后产出,种子、化肥、农药、农机使用以及农民自身生活等等各方面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关键是让农民种粮有钱挣、“尝甜头”。只有让种粮农民种出粮食就能鼓起“钱袋子”,才有多种粮、种好粮的劲头。
政策跑在前面,“钱袋子”有保障。今年以来,从中央财政发放200亿元一次性种粮补贴,到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通知,要求扎实做好2022年夏季粮油收购工作,一系列政策举措持续发力,为确保种粮收益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践证明,不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构建价格、补贴、保险扶持政策体系,让农民更多分享政策红利,是稳住种粮积极性的重要保证。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目前,主产区小麦收购均价稳定在每斤1.55元左右,比去年同期高0.3元,远高于1.15元的最低收购价格水平。“钱袋子”鼓不鼓,关键看市场。要在抓好政策性收购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主体多元、渠道多样、优粮优价的市场化收购格局,让农民不仅多种粮更主动种好粮。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中国解决了14亿多人的粮食供应问题,化解了“谁来养活中国”的担忧。但吃饭问题是一个长期性问题,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必须久久为功。让种粮农民“钱袋子”鼓起来,持久带劲多种粮、种好粮,我们才能更好食而无忧。(段宗科)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