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用心用情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2年07月06日 11时00分   忻州日报

本报评论员

“挪穷窝、斩穷根。”易地扶贫搬迁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这不仅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一篇震古烁今的“大文章”。 脱贫攻坚期间,我市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聚焦深度贫困,实行举市体制,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在“搬”字上做好“前半篇文章”,强化攻坚举措,配套改革政策,决战易地搬迁,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忻州答卷,开启了乡村振兴新篇章。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我市把强化后续扶持作为融入发展的“牛鼻子”,在“稳”字上做好“后半篇文章”,创新“五化五全”工作机制,蹚出了就业帮扶好、产业带动好、社区治理好、权益保障好、融入环境好的“五好社区”忻州路径。

搬迁只是手段,致富才是目的,脱贫摘帽是新奋斗、新生活的开始。要真正实现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可融入”的目标,还需要我们创新机制、再接再厉、用心用情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

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要聚焦基本保障,持续强化“三保障”成果巩固。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健全长效机制,强化精准帮扶,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不失学、不辍学,确保脱贫群众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确保脱贫群众能住上安全房、喝上放心水。

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要聚焦群众增收,持续加大“两业”帮扶力度。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脱贫群众收入。要创新衔接资金贯通机制,大力培育发展适合农户参与、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好的新产业,健全完善龙头企业、中小微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尽可能将更多农户嵌入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要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资产,要持续加大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力度,加快构建“市有园、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专人”的脱贫劳动力就业服务格局和“市有基地、县有园区、村有车间、户有工坊”的就业帮扶体系,深入挖掘省内转移、省际输出、自主创业的就业潜力,全面落实各类就业奖补政策,持续加大技能培训、服务保障等支持力度,全方位保障脱贫群众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要聚焦搬迁后扶,持续打造“五好社区”样板。围绕就业帮扶、产业带动、社区治理、权益保障、融入环境“五个好”,聚焦社区组织、社区治理、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监测帮扶等体系建设,扎实做好今年“五好社区”创建工作。要健全安置社区“双五级”组织管理体系,搭建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居民事务服务中心、便民跟进服务中心三大平台,保障搬迁群众4大类23项后续权益,优化后续服务机制。

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要聚焦各方力量,持续构建共帮共赢格局。要深入推进社会帮扶,开展好“万企兴万村”忻州行动。要深入推进消费帮扶,让产品变商品、收成变收入。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的触角向各领域延伸。要用足用活各类帮扶政策,让搬迁户得实惠。要创新机制,拓宽搬迁户就业渠道与门路。要用心用情为搬迁群众服务,增加他们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要采取综合举措,全面夯实乡村振兴的基层基础。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亲临忻州五周年,是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年。全市上下要牢记领袖嘱托,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业绩是新担当、交账是军令状”的工作理念,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始终秉持“负责任、动脑筋、讲良心”的工作要求,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扑下身子、真抓实干,继续将领袖嘱托转化为忻州乡村全面振兴、忻州人民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向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及全市人民交出合格答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