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牢记领袖嘱托 凝聚奋进力量】关心百姓安危冷暖 树牢正确政绩观
2022年03月08日 09时29分   山西日报

核心阅读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习近平总书记时刻记挂着百姓的安危冷暖,2022年1月26日至27日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前夕专程来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对树牢为民宗旨、增进民生福祉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领导干部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关心百姓安危冷暖,是领导干部站稳人民立场的基本遵循,是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的基本方法,是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符合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的政绩观,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

民之疾苦,国之要事。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月26日至27日亲临山西考察调研时,对树牢为民宗旨、增进民生福祉等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党百年来的执着追求,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作为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政绩观,时刻牢记党的初心使命,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至上理念,把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作为最重要的政绩,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心百姓安危冷暖,是站稳人民立场、树牢正确政绩观的基本遵循

领导干部必须解决政绩为谁树立的问题。政绩之本,在于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这是对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政绩观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价值指引。

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山西考察调研过程中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看望贫困户,慰问受灾群众,关心百姓住房、取暖及收入问题,考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情况,把百姓的身边事当作国之大事,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施政榜样。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站稳人民立场,当好人民公仆,创造为民造福的政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

解决好“小我”与“大我”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告诫党员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无我”就是要做到不计较个人私利,对自身的名、利、权要想得透、看得淡、放得下,要“舍我”“忘我”,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

突出“全心全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树立正确政绩观的本质要求。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强调,“共产党是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的。”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领导干部要一心一意帮助百姓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始终把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关心百姓安危冷暖,是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树牢正确政绩观的基本方法

领导干部必须解决政绩如何树立的问题。施政之要,重在实干。树牢正确政绩观,就要深切关心百姓的安危冷暖,持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抓住工作重点。民之所望,施政所向。领导干部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倾听人民群众所思所盼,体恤人民群众冷暖安危,以百姓的愿望和要求为出发点,做到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抓什么推进什么,切实帮助百姓解决困难问题,办好民生实事,才能做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

充分体现为民造福的价值旨归,创造一流业绩。为民造福,重在利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实实在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兜住民生底线。”“推出的每件民生实事都要一抓到底,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百姓安危冷暖就是民生底线,关心百姓就要建立健全“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机制,从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小处着手,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难事,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把难事办成。领导干部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导向,以高度的责任担当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人民群众满意的标准,优化考核体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业绩好不好,要看百姓实际感受,要由百姓来评判。要以百姓安危冷暖作为考核内容,以百姓评价为着力点,以百姓满意为落脚点,科学设置政绩考评体系,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评判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的重要标准,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关心百姓安危冷暖,是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树牢正确政绩观的基本要求

领导干部必须解决政绩为何树立的问题。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好事,为人民群众幸福生活拼搏、奉献、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领导干部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和政绩追求。

明确为民造福奋斗目标。领导干部要永远保持对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把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扛在肩上,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尤其是关乎民生福祉的各项决策全面贯彻落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让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提升并更可持续。

坚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政贵有恒,治须有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领导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功成不必在我”的信念,甘当人梯,着眼长远,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一棒接着一棒跑,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交出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答卷。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改善民生,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在生活理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美好追求。领导干部要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不懈追求,强化责任担当,带头真抓实干,让百姓底气更足、笑脸更多、生活品质更高,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政绩,助推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关心百姓安危冷暖,创造为民造福的政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符合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的政绩观,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把百姓满意作为检验政绩的标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真正让百姓幸福成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最 耀眼的政绩。(作者为山西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梁剑峰)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