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既承载着中华民族苦难与辉煌的历史记忆,也积淀了可映照未来前行的智慧和力量。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回首品读百年党史,在体悟中培塑人民情怀,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固本培元。
人民情怀是中国共产党的亮丽底色。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把为民情怀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信念宗旨。人民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以百姓心为心。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诞生于艰难困苦中的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岁月的艰苦奋斗中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带领广大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奋力拼搏,逐步迈向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在百年历史大潮中,中国共产党用初心描绘的人民底色亮丽多彩,用使命担当彰显的民本情怀情真意切,生动诠释了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百年党史的发展历程表明,人民情怀是党的至上情怀,是决定党的命运的精神力量,是党行稳致远的动力源泉。
人民情怀是党史学习教育须聚焦的靶向点。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是百年党史这一“百科全书”中的瑰宝,党史学习教育要把人民情怀作为学习领悟的灵魂,贯穿于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步入新发展阶段的长征路,党史学习教育更要聚焦百年党史长河中无数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因为,正是无数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人民情怀,才使百年党史的历史长河汹涌奔波,永不枯竭。党史学习教育要引导全党深刻认识人民情怀的重要性、关键性,把人民情怀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中心内容贯穿始终,进一步培塑与增强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为走好新长征路蓄势待发。
人民情怀须在学思践悟中涵养。百年党史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固本培元的营养剂,又是反观自照的清醒剂。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人民情怀作为百年党史的生命线,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全党要在学思践悟中涵养人民情怀,以智慧之光照亮新时代发展之路。
勤学。“立身百行,以学为基”。党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曾昭示,没有全党大学习,就没有事业大发展。学习百年党史,就是要使全党把握百年党史演进的内在逻辑,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风云激荡的历史岁月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成就的力量源泉源于何?洞悉不同历史时期党是如何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接纳,是如何建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从而不断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善思。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是相互联系和相辅相成的,不可把二者割裂开来。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我们要善于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石库门走向天安门,为什么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转变,为什么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等重大问题,在不断思考中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感悟“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学习百年党史终极目标是“力行”,对党史的所学所悟懂得“人民至上”的宗旨情怀,只有将这种人民至上的情怀应用于“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中,才达到“力行而后知之真”,解决知与行两张皮的问题,实现在知与行的互动中培塑“忧民、爱民、为民、惠民”的人民情怀。
体悟。共产党人在践行为民情怀的知行合一中,要不断厚植爱民之心,坚定为民之信念,勇于担当作为,常怀“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方能守初心、担使命。只有深刻体悟透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的本真,共产党人才能在工作中坚守初心使命,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永葆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人民情怀是百年党史演进的不竭动力,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共产党人要真正厚植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作者为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樊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