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活化利用
2021年05月19日 09时57分   山西日报

“你去后的那天,刮了大风,不知你受凉了没有,我很担心,在一块儿时,有时还会吵吵嘴,分开了却非常想念。敌人又要发动围剿,但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进攻。我写到这里,我们的孩子又在乱动了,但我会保护好他的,请你放心……”这是抗日女英雄李林所写,当时她已有三个月的身孕,给丈夫的信未及写完,便于次日血洒疆场,壮烈牺牲。如今,这封信在大同红色记忆馆展出。对这样的革命文物,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深化价值挖掘和活化利用。

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都承载着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在石楼县的红军东征纪念馆陈列着一只发黄的羊皮浮筒,是1936年红军东渡黄河时使用过的,是一级革命文物。当年,羊皮浮筒在沿黄一带很常见,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几只,是常用的渡河工具。红军战士深入发动,广大百姓积极响应,纷纷把羊皮浮筒捐献出来制成羊皮筏子,帮助红军渡河。其深刻启示在于,依靠群众、勇于创新,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活化利用亦当如是。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留下了众多革命文物。我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已公布,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4处,可移动革命文物包括一级文物541件(套)、二级文物251件(套)、三级文物3686件(套)。硝烟散去,历史永存。这些革命文物是“会说话的历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有力见证,同时也为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活化利用提供了不竭“富矿”。

睹物思人,见物知史。我们目睹李林没有告别的绝笔信,就会感怀“甘愿征战染血衣”;看到红军东征使用过的羊皮浮筒,就会感念“创业艰难百战多”。同时更加深刻领悟,为什么说中国革命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为什么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互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发达,为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活化利用创造了条件。做好这项工作,就是要通过互联网产品制作、互联网渠道传播,让革命文物走出展馆、走到线上,走出有别于展览、书本、影视等传统方式的创新之路。

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活化利用,保护是前提。2015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修改立法法,赋予所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2019年10月1日,《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施行。今年1月,全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公布。阳泉市作为我党创建第一城,还将为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立法。这样做是因为,在革命老区,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往往处于偏远山区,点多面广,且当地财力有限,资金缺口较大。还因为,有的红色遗址从文物的角度来讲没有定级,但从红色文化遗址角度定级,就可以纳入保护范围。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事实证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革命文物发挥了“由物及史、以物讲史、见物知史”的独特作用,也使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问题受到更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红色旅游不断升温则证明,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和活化利用,大有潜力、大有前景、大有可为。

徐补生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