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18位贫困家庭孩子,参加免费技能培训,拥有一技之长,在北京市万寿庄宾馆就业,迎来全新精彩人生;吕梁山护工走出大山赴北京上海就业;万荣县12名青年学会技能到新加坡就业……一技在身、一证在手,一条致富成才路在脚下铺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创造性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3年多来我省累计培训350万人次,有106万人取得各类技能证书,培训总人数排全国第3,技能人才队伍总量、结构得到明显提升和优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通过培训考证实现就业。
技能人才是不可或缺的人才,对我省来说,尤为迫切。转型蹚新路,既需要一大批高水平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级科研人才,也需要数量更庞大、能够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发展的技能人才。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技能人才是高质量转型重要支撑。普通劳动者经过技能培训,成为技能人才,也能够适应就业结构变化、提高收入、促进全面发展。“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民生工程、德政工程。
“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尽管成效明显,但我省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不达国家平均水平,结构还有一定提升和优化空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机遇,要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全力实施技能富民战略,以“人人持证”提高就业收入水平,力争“十四五”末,我省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50%以上,中高级以上持证技能人才达到80%,全社会劳动力持证率达到2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把抓技能提升作为支撑转型发展、促进高质量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持证是“牛鼻子”。围绕持证,按照扩面、调结构、提档次要求,聚焦转型需求、聚焦重点人群、聚焦资金使用,精准发力,提高持证率和高技能人才占比率。坚持政策引导、强化激励,发挥好企业、职业院校、社会培训机构作用,进一步加强培训能力建设。就业是关键环、增收是落脚点,推动形成以技能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打造特色劳务品牌,开拓省外海外中高端劳务市场,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树立技工人才观念,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鼓励和引导广大劳动者投身技能强省。广大劳动者要立志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努力成为新时代需要的能工巧匠,在转型蹚新路中建功立业,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转型发展战鼓催征,要把“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结果导向,强化“答卷”意识,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动力源泉。
赵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