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新春佳节,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娱活动,是约定俗成的保留节目,既赋予过年的仪式感,又浓郁了春节欢乐氛围,向来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牛年春节,喜气洋洋。天长市借助新春舞台,给群众送文明“大礼包”,使之变身为引领乡风文明建设的新风讲堂,这一寓教于乐、塑造文明乡风的创新实践值得打CALL。
家门口“讲”政事,接地气。搭建简易乡村舞台,家门口看大戏,是最为常见的群众过年娱乐选项。群众围成一圈就是舞台,座椅一放就是讲堂,文明实践中心组建“轻骑兵小分队”,开展“文化进万家”“知识送万家”系列活动,通过一刻钟宣讲、一小时巡演,走进乡村,用百姓语言传递党的声音,用文艺形式宣讲时代精神,把理论政策变成土味故事,用文艺大餐传递文明风尚,赋予了传统习俗新的内涵,这种接地气的“讲堂”自然更能够吸引群众、打动群众。
身边人“说”故事,暖心窝。“没想到这份大礼包演的是咱村移风易俗的真人真事。”真人真事最有说服力,也最能激发榜样效应。年过九旬的抗战老兵李元忠讲革命故事,引人入胜;天长籍“中国好人”李宏祥宣讲移风易俗,感同身受;百姓名嘴和文化能人以乡音传党音,以村情释国事,以文化浸民心,不仅助力群众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年,而且把党的政策和文明新风“吹”进了大家的心坎里,引发群众的思想共鸣和行为共振,引导大家把政策规章、公民道德、文明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主动投身乡风文明建设实践。
志愿者“做”好事,树新风。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政策宣传、新风倡导既离不开接地气、有看头、能够直抵人心的宣讲,更离不开榜样的示范、引领和带动。天长市党员干部、“五老”人员、模范好人等积极行动起来,组成2.5万名文明实践志愿者参与网格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学习帮教、生产帮忙、困难帮扶,及时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群众看到身边的行动和变化,不仅思想上受到触动、心灵上受到感染,而且学有典型、干有榜样,更容易形成共建乡村文明的自觉与合力。
抓住春节这一契机,给群众送丰盛“大礼包”,将新春舞台变成新风讲堂,是各地创新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接地气、有泥土味的宣讲、示范,传播了正能量,弘扬了主旋律,促进了社会文明新风的养成,凝聚了奋进新征程、共建美丽家园、美好生活的精气神。
(责任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