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汶川地震遗址面前,请多一点敬畏与尊重
2021年01月26日 10时44分   新华网

据报道,1月24日,有网友爆料称,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映秀震中遗址,有几名游客在参观过程中不停说笑。导游看到后怒怼:“请文明祭奠,如果再笑请你出去!”从爆料视频可以看到,这几名游客在参观汶川地震遗址时,频频发出嬉笑声,导游几次劝说无果,终于“发飙”警告。

导游怼游客,通常激起的是对“导游欺客宰客”的痛斥。但在该事件中,网友却质疑和谴责了游客,对于女导游的表现则赞赏有加。

有人也许不太理解,出去旅游不就是图个开心吗?如果连说笑都不能,那为什么还要去旅游呢?说笑当然没问题,但也得分时间、地点、场合。在某些特殊的地方,特殊的时间,“不笑”是一种旅游文明,也是一种公共素养与基本德行。

尽管距离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时间,但它带来的损失与伤害让人记忆犹新。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在地震中失去亲人,或受伤致残的人来说,这仍是一段无法轻易被抹掉的记忆伤疤。也因此,地震遗址不同于一般景区景点,而具有了纪念、悼念、祭奠的意味在里面,在参观过程中理应保持必要的敬畏。这里的敬畏,包括仪容仪表整齐、言行举止得体,更要避免在此嬉戏、打闹等。

以此而言,这已不仅是文明素质的问题,而是对于别人曾经历的灾难、对整个民族曾经历的苦难,是否具备起码的共情能力的问题。如果我们在参观地震遗址的时候,缺乏必要的敬畏心,既是对地震罹难者的不尊重,也是对地震幸存者的一种情感伤害。

从旅游的目的和功能来说,人们参加各种旅游活动,旅游显然不只有休闲、娱乐、陶冶情操这些功能,接受自然熏陶、历史教育、文化洗礼,也是旅游活动的目的之一。

或许在嬉笑者看来,他们的笑并无恶意,但这难免给人以违和感:嬉笑的轻佻跟历史的厚重,在当时那样的场合压根就无法兼容。类似的地方,还有像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革命纪念地以及很多革命公墓等。

毕竟,生而为人,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失却对生命的敬畏。□天歌(职员)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