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转型出雏型关键阶段的山西,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这其中就包括技能人才。11月17日,省人社厅举办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先进事迹报告会,段艳明、穆月连、孙鹤琴等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获奖选手登台演讲,用亲身经历激励大家树立信心,努力提升自身技能水平,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实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这是我省2020年“才聚三晋,晋展其才”人才宣传服务月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以此更好发挥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引领效应,进一步激发技能成才源头活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今年的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中,我省以1金1铜11项优胜奖位居全国第二。成绩来之不易。自2018年以来,我省创造性实施“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连续三年将技能培训作为民生实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已完成技能培训300多万人。今年,省委将技能富民上升到战略高度,《山西省关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增收的实施意见》印发,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氛围更浓,路子更宽。
一技之长,能动天下。柳林县段家坡村段艳明、永和县郭家村穆月连、定襄县大沙沟村孙鹤琴,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对象,也都是技能培训的受益者、技能成才的佼佼者。全民技能提升工程,让他们得以参加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并分获餐厅服务员项目、家政服务员项目、电子商务师项目竞赛优胜奖,既为我省争得了荣誉,也为各自人生履历写下了浓重一笔,更成为大批技能人才在三晋大地源源不断涌现的有力注脚和生动写照。
“技工是人才,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人才。”激发技能成才源头活水,必须树立“技工是人才”的鲜明导向,让更多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涌现。当前劳动力市场,许多技能等级要求高的岗位由于相关人才紧缺,即便高薪允诺、虚位以待,也往往是有活儿没人干,其实质是结构性技能人才供需错位。只有加快造就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才能促进高质量就业,在更高层次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提升劳动者技能、实现产业就业,是提高贫困群众增收能力、巩固扩大脱贫成果的根本途径,是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远之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我省的目标是,力争今后五年从业人员持证率从现在的20%提升到30%,中高级以上持证技能人才从现在的75%提升到80%。激发技能成才源头活水,紧贴产业发展打造蓝领精兵,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定能够阔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徐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