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频道>>网评>>正文
【文明网评】通往风景的路上不该有陷阱
2020年09月25日 11时42分   文明网

做局挖坑,守株待兔。故意把公厕建在流沙上,坐等不明真相的外地人“自投罗网”,之后便是一哄而上、强买强卖、漫天要价。游客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车辆被陷是人为造成的,其中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店家不允许过往的热心游客帮忙拖车,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厕所只是一个诱饵,他们名曰救援拖车,实为讹钱敲诈,如此精心算计、这般人多势众,当真让人生地不熟的游客无所适从。应该说,此事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消费纠纷、宰客欺生的范畴,而是有组织地犯罪。当警方以涉嫌强迫交易犯罪刑拘两名当事人,就颇能说明问题。

作为旅游名城,敦煌此次被曝出的“陷阱公厕”,当真让人大开眼界。在有关视频引爆网络之后,不少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类似遭遇。这表明,“陷阱公厕”在当地存在已久、为祸甚大。那么需要追问的是,此等明目张胆、野蛮粗暴的涉嫌犯罪行为,为什么没有被及时发现和查处?从网友曝出“陷阱公厕”事件,到当地多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再到涉事公司被停业整顿、5名嫌疑人被抓获,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当地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无疑值得肯定,同时也说明,查处这种光天化日之下的恶行并不难,就看有没有决心去查处。

可以想见,这一丑闻,势必给敦煌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市场造成打击。一个基本的逻辑是,发展现代旅游业,好的资源和可靠的安全保障是同等重要的。“陷阱公厕”把游客当成待宰的羔羊,将其财产安全、人身安全都处于巨大的不确定性之中。须知,若治不了“地头蛇”、摆不平黑恶势力,一地的旅游业便无法健康发展。发展旅游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命题,而是与各种社会治理、软硬环境息息相关。游客通往风景的路上不该有陷阱,正确的做法是,游客到达哪里、途经哪里,管理和秩序就要延伸到哪里。

表面上看,“陷阱公厕”专门坑害外地游客,但实际上,最终被坑害的是地方形象和旅游产业。广泛覆盖的安全保障,完善到位的公共服务,才能支撑起现代旅游业的长远未来。若无安全保障兜底,再美的风景也不过是让人生畏的陷阱罢了!

(责任编辑:梁艳)

关闭窗口

    主办单位:忻州日报社 晋ICP10003702 晋新网备案证编号:14083039 晋公网安备 14090202000008号

    律师提示:本网站所刊登的各种信息,均为忻州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凡不注明出处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长征西街31号 热线:0350-3336505 电子邮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