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以来,我市坚决扛起转型发展蹚新路的重大使命,坚持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轮驱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幅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宏图正加速绘就。昔日以资源禀赋闻名的忻州,如今正以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活力。

凭借省级重点专业镇的入选契机,代州黄酒不仅推动自身产业升级,更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图为代县雁门王酒堡。贺连舟摄
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浪潮中,我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总量连续六年稳居山西省首位,是全省唯一突破千万千瓦大关的地市,清洁能源发电量同样高居全省第一。这组数据背后,是忻州全力推进“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定力与务实举措。
标志性项目的落地生根,为忻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项目——华电中来忻府区3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实现全容量投产,浩瀚的光伏板矩阵正将丰沛的阳光转化为清洁电力;与此同时,全省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原平晋海储能项目成功并网,为电网稳定运行和新能源消纳提供了关键支撑。原平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台镁基新材料产业园区成功入选省级绿电园区试点,更为高载能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先行先试的宝贵平台。坚实的绿色能源基础,正为忻州各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产业要发展,载体是关键。我市以10个省级开发区和4个产业园区为核心载体,以产业链建设和特色专业镇培育为“双引擎”,有力推动了产业集聚和市域经济能级提升。在产业链构建方面,我市布局精准、梯度清晰:铝镁精深加工、煤化工、高端锻造等3条百亿级营收规模的产业链根基雄厚;新材料产业链向着50亿级目标迈进;光伏、煤机装备2条20亿级产业链发展迅猛;特色食品产业链也已形成5亿级规模。通过梯度培育链上企业,全市省级重点产业链企业已达40家,其中包括3家链核企业和1家链主企业,形成了龙头引领、梯队协同的良好生态。2024年,纳入16条省级重点产业链清单的40户企业实现营收197.6亿元,同比增长15.04%,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特色专业镇培育上,我市构建了省、市、县三级培育梯队。定襄法兰和代州黄酒作为省级重点专业镇声名远播,带动了11个市级重点专业镇蓬勃发展。其中,定襄法兰锻造产业更是凭借其卓越的集群效应和创新能力,成功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站上了国家级的竞技舞台。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壮大与优质市场主体的培育密不可分。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2%,位列全省第三,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大批富有活力的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撑。截至2024年底,我市已拥有15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以及16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些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细分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是强链补链固链的生力军。同时,绿色制造体系也在加速构建,全市有4户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展现了忻州产业发展的“含绿量”和可持续性。
从传统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到新兴产业的集群化、链条化布局,再到专精特新企业的梯度化、高端化培育,我市正以一场系统性的产业重构,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个结构更优、活力更足、韧性更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忻州大地加速成型,为山西乃至中部地区的转型发展提供了生动的“忻州实践”。(张志远)
(责任编辑:卢相汀)